有减有增,在“舍”与“得”之间蓄力
经济向好,北京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北京在“调减、调限”的同时,更加关注“调增、调升”因素。
细读上半年经济数据,我们发现,在速度减缓的背后,还有喜人的“五增一降”,体现经济效益增长,快于经济总量增长:
企业利润增了。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9%,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27.3%,均快于同期增加值增速。
消费品零售额增了。在楼车双调,机动车销售量下降五成、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二成的情况下,北京优化内需支撑,启动多元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其中仅通讯器材一项就增长了52.7%,旅游业持续走高,过多依赖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加紧调整。
财政收入增了。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654亿元,增长27.9%,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64.5%。
群众收入增了。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2.4%,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半年间,北京启动社会保障“新六线”联动上调机制,新增51.5亿元,提高低收入群体待遇,惠及283万群众。
服务业比重增了。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占GDP的比重达到76.9%,服务引领制造态势明显。现代制造业中,高端制造业增势明显,其中医药、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分别增长25.8%、20.4%和18.4%,工业研发、制造、总部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
能耗下降了。节能减排推进,一季度万元GDP能耗下降8.4%,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9.6%;各项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说:“该‘舍’的,我们舍了。而‘舍’,是为了更好的‘得’。”北京通过调整,还得了什么?
着眼于大城市发展难题的破解,把治理交通拥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作为了重点;
政策性住房建设强力推进,全市上半年销售商品房5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4%,而政策性住房的施工面积已达297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倍。其中新开工面积655万平方米,增长了3.1倍,政策性住房的销售面积达106.8万平方米,增长了50.4%;
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以退促降,得到了更多的“蓝天白云”,提升了城市的生态价值和竞争力;
通过每年拿出100亿元财政资金加大对科技的支持,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的转换。同时,大力吸引高端要素、高端人才,做大做强总部,提升文化软实力……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形象地说:“转变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一句电影对白:暂时的后退是为了大踏步地前进,很适用于现在的北京。”
分析经济形势,北京市政府这样评介:首都经济发展经受住了国内外复杂环境和主动调控重大措施的严峻考验,主要经济指标整体好于预期,实现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