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条 轨道交通
(1)通州新城轨道交通由两条联系中心城的地铁线路M1线(含M1支线)和M6线(含M6支线),一条联系东部发展带各新城的市郊铁路S6线共同组成。
(2)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运营组织需要,在通州新城内安排3处轨道交通车辆段,一处位于土桥,用地规模为20公顷;第二处位于新城东部组团的城市备用地内,用地规模为15公顷;第三处位于宋庄,用地规模为8公顷。
(3)每个轨道交通车站都需安排接驳的公交线,公交线的站台应安排在轨道交通的进出口处,实现公交—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
(4)每个地铁站点周边都要安排一定规模的自行车停车场和出租车候车区。在位于城市边缘的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应安排机动车驻车换乘(P+R)设施。
第97条 公共电汽车线网
(1)在通朝大街、运河大街上安排BRT系统,经运河大街连通至新城东部组团;在朝阳路上安排BRT系统,连接至北关枢纽(原北关环岛附近)。
(2)M6线未实施前,在朝阳北路上安排公共交通快线;在京哈高速路、京沈高速路和六环路上安排大站快车线路。在潞苑二街、新华南北大街、九棵树西路、荟萃南大街以及宋郎路上设置环城快速公交系统,作为新城内部组团之间重要的联系通道。远期可考虑开设准快速有轨电车系统。在通顺路、通马路以及东部发展带联络线上开辟连接各新城的公交快线。
(3)在城市主干路以及部分次干路上,开辟公交专用道;在客流集中的支路上开辟公交专用路,形成网络,保证公共电汽车快速通行,优先到达。有条件的公交站点都应设置港湾。
(4)建立有利于换乘的票价体系,对于经常使用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的乘客应实行奖励机制。
第98条 公交换乘枢纽与公交场站
(1)通州新城客运枢纽体系分为一级客运枢纽、二级客运枢纽和客流集散中心三级。
(2)在规划新北京东站南广场设置一级客运枢纽,用地规模为5公顷,是北京东部发展带最重要的客流转换中心和交通集散枢纽,轨道交通S6线与新北京东站一体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出行。
(3)S6线和M6线交点形成服务于新城金融、商贸区的一级客运枢纽,用地规模为2公顷。结合S6线在新城西南部商业区以及M6线在东部行政办公区分别规划设置两处一级客运枢纽,用地规模分别为3公顷。在北关路口东北侧用地内,结合轨道交通M6线北关站设置一级客运枢纽,用地规模为3公顷。
(4)规划二级客运枢纽7处,每处用地规模为2公顷。
(5)调整公交线路的站点布局,设站于路口的公交站点应尽量靠近路口,以缩短乘客的换乘距离。
(6)规划保养场1处,占地约3公顷,年保养能力将达到1000~1200辆公交车(标台)。
(7)规划中心站7处,每处占地约2.5公顷,总用地规模为17.5公顷,可满足约2000辆公交车(标台)的停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