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与东部发展带干道网络的联系,增强辐射能力:
与顺义新城联系的交通走廊:
1条高速公路:六环路;
2条一级公路:通顺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
1条二级公路:张采路延长线。
与亦庄新城联系的交通走廊:
1条高速公路:六环路;
2条一级公路:通马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
与河北(廊坊市北三县)联系的通道:
2条高速公路:京哈高速路、京沈高速公路;
3条一级公路:京榆旧线、运河大街、通香路。
第94条 新城道路系统
(1)通州新城道路网采用放射线与方格网结合的布局结构。
(2)城市道路网络按照功能等级的划分,实现不同功能层次道路的合理级配。通州新城道路的建设重点由主干路向次干、支路转移,提高路网的密度,增强路网集散交通的能力。
(3)通州新城道路网密度为6.09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干路路网密度为1.71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路网密度为1.83公里/平方公里,支路路网密度为2.55公里/平方公里。
(4)新城主、次干路的平均间距约为560米,道路用地比例为22.3%。
(5)在旧城区(北运河及六环路以西)规划5条纵贯南北和8条横贯东西的主干路。在新区(北运河及六环路以东)规划5条纵贯南北和9条横贯东西的主干路。
(6)道路建设要注重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实现道路资源上的公平分配。
(7)新城主干路两侧规划15-30米绿化,次干路两侧规划10-15米绿化,支路两侧规划5-10米绿化,严格按绿线控制。
第95条 公共交通系统
(1)全面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在2020年前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客运方式相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公共交通方式应承担不少于50%的客运出行量,承担不少于70%的与中心城之间的跨区客运出行量。
(2)加快建立以轨道交通为核心,以大容量地面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的通州新城对外客运交通系统。建立以枢纽为结点的新城内部公共交通快线网。
(3)积极发展机动车“驻车换乘”系统(即P+R),同时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步行或自行车”的交通出行模式。
(4)任何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的变动,都应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建项目或者5万平方米的居住项目都应提前进行交通影响性评估,并预测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的改变以对公共交通服务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