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发商赚暴利要被判刑3年
事实上,蜗居者遍及五湖四海,不管身为哪国百姓,都没有不嫌房价高的,外国政府也要为楼市调控使出浑身解数。
那么,谁的招数最巧妙,实施效果最漂亮?本报邀请国内有关专家,看看有什么国外调控房价的新招可以借用。
美国
可借鉴程度:★★
小区只能买一套房
留一定房屋作低价房
为确保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美国政府规定,一个人在同一小区只能购买一套住房。有70套以上的住宅项目,开发商必须以低于市价25%的价格,将至少10%的住房出售给为当地社区服务的人。
另外,美国政府对购买第一套住房的民众在税收和贷款利率上实行一定的优惠,但对居住型和投资型的房产交易,贷款利率是不同的。
效果
由于美国地域广袤,人口压力不大,房源有充足保证,房产市场主要以市场供需关系为主导。
另一方面,得益于成熟的市场主导以及灵活的政策调节,如房源多样化,保证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通过利率、税收、严控贷款等“组合拳”举措,有效遏制住了投资炒房的行为。
专家观点:
信贷门槛一降再降
终致次贷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多个课题组研究员刘正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手段主要为税收和利率,并有效地实施。
但“9·11”事件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衰退,政府“病急乱投医”,任由金融机构不断降低信贷门槛,吸引大量民众盲目进行房产购置,最终在2008年引爆房贷危机,酿成严重的后果。
美国模式的另一个不足是,不适应人多地少、市场发育不够充分、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国家。
新加坡
可借鉴程度:★★★
政府来当开发商
统一制定价格
在新加坡,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组屋和商品房两部分组成。其中,类似于中国经济适用房的政府组屋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也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使用。
居民购买组屋价格低廉,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屋主在一定年限内不得整房出租;5年内组屋不得转让,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
新加坡还规定,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防止投机多占。另外,业主出售购买时间不足1年的房屋,要缴纳高额的房产税,这对抑制炒房和商品房价格暴涨非常有效。
效果
新加坡政府长期坚持以政府分配为主、市场出售为辅的原则,在房地产市场上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既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住房问题,也有效地平抑了房价。
目前新加坡全国约有84%的人安居在组屋中,而商品房的购买者主要是收入较高的二次置业者、投资者或者外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