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推进面向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应用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分两个层面推进面向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应用工程建设,突出重点亮点,稳步推进试点。重点推进一批起步较早、推进较好、模式成熟、水平领先,适合在全市推广应用的工程,提高项目整体效益;同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探索智慧城市应用工程建设模式、积累建设经验,试点推进一批新建项目。
——重点推进工程:
一是智慧健康保障。升级建设智慧专网,建设智慧健康机房,建设智慧健康数据中心;建设区域卫生交换平台,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为主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深化建设一批智慧健康应用项目。
二是智慧社会管理。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基础数据库,构建管理信息实时采集、管理措施实时跟进、管理成效实时体现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打造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整体联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重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整合,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智慧城管。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建立多渠道发现问题、协同化解决问题、精细化综合绩效考核的全新城市管理模式。有效监督城市管理各个环节工作,实施精确、敏捷、高效、适时动态管控,优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探索建设城市管理统一数据中心,深化物联网技术使用,实现智慧城管信息数据的共享与应用;统一96310热线呼叫平台,构建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网络,完成城市部件基础普查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温馨提示业务;建立符合实际的二类网格体系,提高万米单元网格覆盖率,由六区逐步向县(市)、管委会拓展,实现城乡统筹一体的战略转变;完善管理服务标准,明确智慧城管业务工作规范,强化督查考核,做好建设指导工作,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全面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
四是智慧财税。以财税数据利用为基础,加强与横向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促进我市经济信息的智能化融合与利用,重点开展财税智能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实现财税部门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的目标,促进我市财税管理工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五是智慧安监。建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一期),并在市安监局、6个县(市)区安监局和20个乡镇(街道)进行部署,初步实现市、县、乡三级安监机构办公和业务管理一体化;建成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并完成2000家单位的数据采集;建成一站式企业申报与登录门户;与质监、消防部门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数据交换和共享。
六是智慧食品药品监管。在2011年智慧食品药品监管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智慧监管”工程建设,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应用,完成全市涉药单位网上监管系统联网工作,开展移动办案执法、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试点,完成市政府网上行政执法电子监察试点任务,启动餐饮监管信息化建设项目,发挥药品网上监管系统和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系统的最大效能。
七是智能电网。重点推进宁波市区配电自动化工程(二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促进节能减排。
八是智慧公共服务。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水平。进一步推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81890、社会保障卡、信息亭、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服务站等便民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进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完善87188718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加快智慧位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基于位置的精细化、智慧化服务,带动基于位置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智慧宁波建设。
九是智慧能源应用。加快推进宁波市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为各级政府、各级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区域和行业能源消费的情况和趋势数据,为节能降耗形势的科学研判和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并对照目标责任实施监督评价,强化节能目标责任管理。及时跟踪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的监测和考核评价,加强行业(产品)能效对标管理,并为企业分析能源消耗情况、挖掘节能潜力提供基础支撑。通过前瞻性研究和实践,确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模式,为在同类城市中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试点推进工程:
一是智慧交通。以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系统、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交通综合监管指挥系统为核心,加快推进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和穿好公路机电工程、无线公交站牌、公交多媒体发布系统、出租车服务质量评价系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交通资金预算及绩效监管平台、交通网上行政执法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交通管理和组织水平。
二是智慧教育。加快推进与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推进宁波智慧教育总体方案设计和先期项目实施,构建教育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教育应用服务管理软件,实现教育基础数据共建共享。启动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二期工程,建设覆盖全市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全市市民提供终身学习的网络条件。
三是智慧文化服务。重点加快数字出版、文化娱乐资讯、网络视听娱乐、数字图书馆、街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旅游景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改善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宁波城市形象。
四是智慧海洋。重点建设覆盖宁波市近岸海域浮标实时监测系统,并通过周期性区域飞行巡航和应急性飞行监测监察,积累宁波海域使用和海域环境的动态监视监察数据,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提供决策支撑服务,提高海洋管理基础能力。
五是智慧水利。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和防汛减灾、水资源调度、水利工程、农业灌溉等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建设和应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六是智慧环保。深入推进环保主要业务的信息化。开展综合业务审批平台和环境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完成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和环保电子处罚系统的建设,实现环保审批、执法、处罚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扩展污染源在线监控范围,建设电厂脱硫脱销设施工况在线监控系统和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
七是智慧国土。重点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和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建设。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智能化国土资源信息动态监测、综合监管、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运行体系,实现国土资源的全程监管和优化配置。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共享,探索信息双向共享机制,增强资源监管能力和参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
八是智慧林业管理。开展茶叶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系统建设,进行森林预警监测和扑救指挥系统项目前期调研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以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林业管理水平。
九是智慧房管。完善全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平台建设,开展联网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数据交流和共享机制,拓展联网平台的功能和应用。加快推进数字房产二期建设,重点开展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打造高效便民的“民生房管”平台。
(四)加快面向产业发展的智慧应用工程建设,促进“两化”融合和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