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被破坏、侵占,因而,城市需要增加步行道、自行车道,以缓解机动车道上的拥堵,也以此提供更多的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上路带来的尾气污染。住建部已下发通知明确我国将继续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工作,力争到2015年,建成100个左右城市(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逐步提高,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10%,再次将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提上日程。

     ■住建部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精神,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促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扩大示范项目社会影响,我部将继续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现就示范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为主线、提高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为目标、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为重点,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推动低成本、高效率、低环境影响的交通系统建设,鼓励和支持绿色出行方式,形成一批系统完善、环境友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促进城市绿色交通发展。 [全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局、交通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件精神,切实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倡导绿色出行,科学编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全文]

    ■ 地方动态■

    北京中心城区停大拆大建 建步行和自行车示范区

    针对“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将大幅增加连接社区和地铁、公交车站的“袖珍公交”线路,合理安排公交、自行车等交通接驳换乘设施,鼓励市民通过公交、自行车、步行等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依托外围轨道交通站、公交枢纽和首末站、高速公路进出口,因地制宜地设置公交车和小汽车的P+R设施,引导市民换乘公共交通出行。 [全文]

    合肥或率先打造慢行交通系统示范

    据了解,济南、重庆、三亚等多座城市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建设得比较成熟,率先成为了全国的示范城市,安徽在这方面则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正等待着下一步“破冰”。而在这个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如何才能让人们的出行慢下来享受生活,安全、连续、方便和舒适,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全文]

    倡导“步行+自行车+公交”出行

    大连市当前的交通系统主要由机动车道、人行道和极少量自行车道组成,出行方式较为单一,过分倚重于乘汽车出行。快行系统,实则很慢,大连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20km/h,高峰期间甚至不足10km/h……民盟市委建议构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自行车路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倡导“步行+自行车+公交”的绿色出行模式。 [全文]

    省城将打造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网络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值得提倡的绿色交通方式,在城市可持续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日前,石家庄市市长、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王亮主持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家庄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规划》充分考虑慢行交通的发展实际,制定了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并提出 2020年石家庄城市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将不低于55%。 [全文]

         ■慢行系统建设,快不起来?■

    “打造自行车之都”、“发展自行车运动”……最近,南京发展自行车运动,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倡导绿色出行的消息广受关注。但记者实地体验发现,让慢行系统两个轮子欢快转动,城市还要做好很多事。南京中山陵环陵路。因为环境好,世界体育大会主席维尔布鲁根、世界自行车联盟主席麦奎德曾在这里骑行1.8公里。不过,在此之外,不少路段仅一侧有专门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另一侧是行人、汽车、自行车混行,很危险……[全文]

    规划“慢行交通” 城市更加宜居

    建“毛细血管式”的慢行交通网络,方便步行和骑单车。这已经成为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专家认为,“慢行交通”是最为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要创建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就必须公平对待全体交通使用者合理的交通需求,充分重视“慢行交通”,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非机动车交通网络,路权分配中充分保证慢行空间,维护和谐、安全、公平的交通环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