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各类社会资本把太湖治污市场看成一块“肥肉”,纷纷采用BOT、BT等方式,投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其中,有50%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依托BOT方式来建设。
同时,江苏省还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制定和完善了有利于环保的经济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建设环境基础设施,以建立多元化的污染防治资金筹措渠道。
2007年,面对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新一轮脱磷除氮“提标升级”改造,既需要增加大量改造资金,又要增加因“提标升级”而导致的处理成本上升。面对治污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先期进入的资金是否会打“退堂鼓”?
2008年下半年,江苏省政府再次做出决定,把太湖流域每吨生活污水处理费由1.15元~1.20元上调至1.30元~1.60元。拓展治污市场“有利可图”的空间,再次激活新一轮污水处理厂改造与运营的市场。
由于太湖流域把污水处理费调高到全国最高档次,使污水处理厂运营“有利可图”,因此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纷纷投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
为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常州市武进区政府适时出台了“投资多元化”和财政补贴、用地优惠、减免规费等5项扶持激励政策,其中包括区财政给予每个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不低于200万元的补贴。
这一政策引起了全区民营老板的关注,他们纷纷斥资用于工业与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其中在常州市武进区前杨村,由7名民营老板斥资3500万元建设了前杨村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在太湖流域更是成为了新闻。
据统计,目前在太湖流域已经建成的16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已有75%以上是采用“BOT”和“TOT”投融资的形式。而在各类资本投入太湖去捞“油水”商家中,北京建工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辖的建邦环境公司便是典型一例。
6年前,建邦环境公司眼瞅着太湖流域水务市场“有利可图”,就从北京昂首挺进了太湖流域的水务市场。首先在位于太湖东偶的昆山市安家落户。他们通过获取特许经营权,顺利“接管”了昆山北区污水处理厂。之后又陆续“接管”其它4家污水处理厂。
由于当地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相对落后,现场管理较为粗放,已严重制约了投资效能的充分发挥。为此建邦公司陆续投资5亿元,对已“接手”的5座污水处理厂进行脱氮除磷提标改造,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扩容的同时,达标排放标准全部由“一级B”向着“一级A”成功迈进,日处理规模也由原来的8.75万吨一下子扩大到了20万吨。
太湖西岸的宜兴市通过前期考察、公开招投标和后期谈判,最终宜兴市7个已建的污水处理厂和4个建设中的污水处理厂的经营权被整体打包出让给建邦环境公司。
引入社会资金治污效果如何?
不仅环境效益显著,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出台政策、建立平台,引入社会资金,不但推动了湖泊治理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在江苏省太湖流域,通过政策激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治污市场,推动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的加快。
按照“十五”期间太湖治污计划要求,江苏省太湖流域要投资54.9亿元,建设7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新增166.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而在通过创建环境价格体系撬动治污市场后,“十五”期间,沿湖各地建成8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达71.2亿元,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16.65万吨。与国家下达的计划相比,投资额增长了16.3亿元,工程增加了9项,每天处理生活污水能力增加了50.15万吨。
进入“十一五”以来,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再次驶上“快车道”,2010年底,太湖流域16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成为全国首个整体率先达到“一级A”标准的区域。2011年,仅无锡一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就达到了90%,其中主城区达到了96%。
在滇池所在地昆明也是如此。到2010年,昆明滇投融资完成了昆明主城区8座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昆明市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实现翻番,由原来的55.5万吨/日跃升到110.5万吨/日。
经统计,“十一五”期间,昆明滇投所属的8个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11亿立方米,削减各类污染物62万多吨。污水处理“量”翻番,“质”也得到提升,处理后的水质指标由“一级B”标准提高达到“一级A”标准。
引入社会资金治污,不仅仅带来了环境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昆明滇投投资近10亿元对乌龙河、船房河、盘龙江等入滇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后,昆明的市民忽然发现,那些穿城而过的臭水沟、“黑水河”正在发生着改变:排污口被堵上了,发黑发臭的底泥被挖走了,河道中打捞垃圾的小船增多了。
随着水体、水质的变化,市民居住的环境改变了,也带动了房价的攀升。采莲河边的采莲郡小区在2007年建成后,房价一直不高,原因之一是紧靠小区的采莲河又黑又臭,经过治理后,房价水涨船高,5年内连翻了4倍。
再生水的循环利用也是昆明滇投引入社会资金显现出社会效益的一个范例。
“从其它地区调水,成本高、资源有限。再生水不同,随时都可就地就近取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供水,是比较稳定的一种新的水资源。”昆明滇投控股的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昆明水资源日趋紧张,寻找稳定、可替代的其它水源成了头等大事。而与远距离调水相比较,用处理城市污水得到的再生水替代市政杂用、景观环境、生态绿化、工业生产用水显得更为可行。
据记者了解,目前,昆明主城区再生水日供水能力达3.2万立方米,1年下来,可为用户提供1000万立方米左右的再生水,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