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里仁教授是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专家组成员,被公认为国内研究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的权威专家,至今已研究了30多年的交通问题。
现在不少人对北京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忧心忡忡,认为车辆高速增长必然会使交通拥堵状况加剧。
段里仁认为,车辆的增多与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限制车辆上牌照的做法不可取,必须要辩证看待这一问题。
北京约12个人有一辆车,但在国外的一些城市10个人约有8辆车,这表明北京的车辆还不太多。而且,摩托车、运输用拖拉机等不能进入北京市四环以内。
不过,段里仁指出,与世界上一些大城市相比,北京市的出租车数量太多,目前已经达到6.7万辆。美国纽约有出租车约1.6万辆,香港有出租车约1.8万辆。
北京出租车占路面交通量的30%至40%,平时白天空驶率约为37%,晚上空驶率为40%至50%,这样便无效占用了道路的面积。如果出租车空驶率能减少20%的话,整个交通量就能减少8%。
针对目前车辆增多的现状,段里仁建议大力发展公交交通和智能交通———吸引大多数人乘坐公交交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缓解交通拥堵。
在抱怨车多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堵车是因为路不够。
对此,段里仁有不同的看法。“北京目前的城市环路水平是世界第一。国外一些大都市,像巴黎、伦敦都还只有一条环路,而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已经通车。近两三年内,五环、六环也要修通了。”段里仁说,“5条环路再加上7条放射性高速公路以及15条快速联络道,构成了北京整个快速道路网络。不能说北京的路不够。”
但从需求方面分析,段里仁认为北京道路的密度不够,同时,缺乏大型住宅区和城区间的交通走廊。他举例说,经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北京形成了像望京、天通苑、回龙观等一批大型住宅小区,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但这些住宅区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缺少快速连接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