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限制小汽车的使用。香港采取高燃油税、高轮胎税和高车辆首次购买税三个方式控制车辆的拥有和使用,政策倾向于限制车辆的使用而不是拥有。
四是完善公交监管体制。香港实行交通管理和执法分开,警察只负责执法,公交的规划、管理以及相关的融资和财务事项另有职能部门。
巴西、香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举措的启示
总结国外公交管理和营运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为无锡下一步优先发展公交事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但营运管理体制不是影响公共交通发展的决定因素。库里蒂巴市政府在公共交通中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监管得力,调控有度,历任政府都将公交的发展作为任期内的重要任务。此外,我们感到不同的体制模式都可以实现公交成功发展。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市,采用的是政府管理和企业营运分开的模式,而香港的公共交通却基本上是民营企业在政府的组织监管下,承担公交服务功能。共同的是他们都较好地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反的是,由于政府主导不够,职能缺失,模式体制各异的不少国内城市都遇到了公交发展困难重重的困惑。这就启示我们,无锡优先发展公交,应该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把准市场化运作的大方向,落脚点应该放在结合实际,科学地解决当前制约公共交通发展的瓶颈症结上。
二、确立“大公交”理念、构建科学的“大公交”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库里蒂巴的公共交通从体制、政策、规划到一系列配套设施都体现了政府通盘考虑城市整体发展,构建城市“大公交”体系的思路。这个整体一盘棋“大公交”体系的好处是:实现了系统优化配置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资源浪费;内部管理协调变得顺畅,便于政府监管调控;资金力量雄厚,自我发展能力强等。反观无锡,目前公交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既是这种限于行业部门、企业的“局部公交”体系带来的,也是这种体系自身难以克服的。区域限制,条块为营的“小公交”模式,从大的方面说与无锡当前要实现区域协调整体发展的思路,从小的来说与实现市区公交方便快捷,农村镇镇通公交的设想,在理念上是相悖的,在技术层面上也是很难解决的。因此,一个政府主导下科学合理的 “大公交”体系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严格高效的交通管理和完善的公交基础配套设施是实现公交优先的有力保障。库里蒂巴和香港的公交都呈现了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政府的高效投入及严格的交通管理→优质的公交服务水平→公交出行分担率上升及城市交通日趋通畅→公交实现新一轮的发展。从这一良性循环圈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关节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严格高效的交通管理。要让公交成为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公交必须快速、便捷、准点准班,才能对市民有吸引力,而严格高效的交通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二是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这事实上是政府的先期投入问题,从国际大多城市通行的做法来看,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是政府,是政府的责任。基础配套设施是公交发展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公交的发展水平。如香港公共汽车平均速度达20公里以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基础设施较好,交叉路口、红绿灯少,更少行人、非机动车横穿马路的现象。无锡的道路等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水平较之一些发达城市并不逊色。但交通主干线上交叉路口、红绿灯太多,行人过街设施严重不足,加之各种非机动车“千帆竞发”,致使公交车的快速顺畅通行就无从谈起。速度慢、准点率低、进而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在失望和无奈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放弃了公交,这正是当前无锡公交所呈现的一种恶性循环。如果我们从改善交通管理和政府对公交的先期投入这两个严重影响公共交通关节点入手,无锡构建上述的良性循环的公交体系应该不会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