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鄂尔多斯、贵阳、温州等多地因炒地炒楼、盲目的新区规划,出现了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新造“鬼城”,在高楼大厦的丛林之中,仅有罕见的几个人影。在实体经济不景气、房产业虚火的背景下,炒地炒楼成为企业重要的赚钱之道;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地方官员只在意自己任期内的政绩,使得一系列违背“先有市、后有城”这一城市文明演进发展规律的“造城运动”大张旗鼓的开展起来。但越来越多的“鬼城”的矗立,正如悬在地方官员们头上的达摩克利之剑,时刻拷问着官员们的政绩观。
通常看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工作业绩属于“潜性”政绩,而能拉动地区GDP短期增长、经济数据提升的工作业绩属于“显性”政绩。“显性”政绩看得见、摸得着、易考核,“潜性”政绩无明显外在标志、没有一时轰动效应、更是难以明确量化考核,所以一些地方的官员甚至组织部门不甚重视“潜性”政绩,片面的热衷于追求“短、平、快”的形象工程和具有轰动效应的政绩工程,故各地争相推动各类新区规划、大型房产开发项目上马。若长期违背市场规律、违背供求关系,必然会造成相应市场板块的泡沫化现象及误导其他实体行业资金流入以求把泡沫“做大做强”,可是,泡沫一旦破灭,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目前多地出现的“空城”、“鬼城”,已经是市场在重重地敲打警钟。
警钟已响,整改势在必行。对于新项目的施行必须经过科学、全面、合理的论证才可最终决策,不可本末倒置,为了所谓的“发展”而造城,为了弥补旧的资金窟窿而用新的造城而挖更大的窟窿;不可表面举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帜,而实际将城镇化简单理解成圈地、盖楼、造城,应当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注重质的转变而非量的无序堆积;在对土地资源开发的监督方面也要进一步严格和强化,用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来约束和制止泡沫的继续膨胀;尤为重要的是,地方官员应当主动提升自我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选择、监控和管理项目的能力,秉持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在对干部考核时也要注重把“潜性政绩显性化”,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档案与干部政绩追溯考核制度。
贪大求快、盲目建设只会透支经济发展潜力、使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房地产泡沫继续蔓延,只有在合理动态需求下、科学论证指导下、全面思维引领下才可健康的、持续性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