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新城规划的预警:“鬼城”“空城” >>“鬼城”复活? >>
 
城镇化建设:靠什么破解“空城计”?

时间:2013-11-15  来源:半月谈网综合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适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我们更应看到,城市建设事关重大,必须慎重对待、科学谋划。新城新区建不建、怎么建、建多大,需要求真务实、尊重规律、倾听民意,才能把城市建好,把好事办好。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建“新区”,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的做法,既脱离地方实际,又违背客观规律,更无视百姓呼声。在没有合理动态需求与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匆匆拍板,不管财力现状盲目扩张,投入不厌其多、标准不厌其高、速度不厌其快。表面上热火朝天,却暗藏不测之忧,带来无穷后患。从既没有足够的人口聚集效应,也没有交通枢纽或者产业的支撑到建设滞后的公共设施,从巨大的资源浪费到沉重的债务负担,偏离以人为本道路简单的圈地、盖楼、“造城”的城镇化建设早已与城市发展初衷背道而驰,陷入有投入无产出、有投资无效益、有冲力无后劲的困境。

城镇化建设要将其放在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发展视野中来谋划。弄清城镇化的问题核心是改革,而不是投资。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从粗放扩张型发展向资源集约型发展转变,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其盲目造新城,不如把现有的城市变得更好,与产业规划相结合,综合考虑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努力提高现有城市的质量和承载能力,增加其规模效应。

遏制偏离以人为本的新城建设,首先要有透明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让土地资源的开发受到监督。其次,要改变官员提拔时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问题,政府的绩效应成为考核的核心。此外,要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选择、监控和管理项目的能力。

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少人多、城乡区域差异大、生态环境接近承载极限的国家推进城镇化,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路子必须走正,不然就会犯历史性错误。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做得好的要总结推广,对有问题的要及时加强引导,对偏离人道的做法要坚决遏制。

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战略的核心,走以人为本的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深化制度改革,打破现有体制的约束,转变发展方式和观念,让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发展成果,才能保证城镇化建设持续健康推进,实现社会安定和民众幸福。(水超)

破解“空城计” 需聚人气兴产业

近年,笔者的一些农村亲戚,在举家外出打工多年之后,开始返乡并逐渐在房价尚可承受的县城或州市城市买房定居,这或是最直观具体的城镇化。中国正在加速城镇化,这一趋势不可逆转,也是国内经济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据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测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60.57%,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然而,在部分地区,城镇化陷入了一种病态的路径。从鄂尔多斯、京津新城到唐山凤凰新城等,“空城”、“鬼城”现象不断显现。盲目“造城”之风,伴随着房地产泡沫的蔓延,这样的状况有着先天的病根——GDP导向催生的热情,土地财政不可抑制的冲动。这出“空城计”没有赢家,却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透支一个地区的经济资源,加大地方债务风险。

破解“空城计”,新城建设首先应回归以人为本。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过这样的一个思想,即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今年4月在昆明举办的中国绿公司年会对于“城镇化”的讨论中,与会嘉宾也提出,城镇化要解决3个转换:居住方式的转换,生产方式的转换,身份的转换,将农民变成市民。这个过程,应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从现实出发,也只有人口在城市中聚集,才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才会有所谓的“城镇化红利”。所以,“人”才是城镇化最主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新城需要摒弃形象工程,重视人居功能,加大民生投入。

其次,只有产城融合式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才能让城镇化可持续,这一模式已逐渐成为共识,也是中国城镇化实现健康推进的路径所在。实现产业先行,同时重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实现城市、资本、产业、社会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当然,除了“空城”现象,城镇化过程中还上演着其他类型的“变形记”。如兰州引220亿元民间投资推移700座荒山建新城,可谓现实版“愚公移山”;河南济源一年拆2000户民宅推城镇化,农民土地遭强制流转等乱象。此外,农民工无市民待遇,面临身份转换的尴尬,也阻碍着城乡一体化。

因此,除了要聚人气、兴产业以达“安居乐业”,要让房地产“配角化”,新一轮城镇化浪潮的推进还需要户籍制度、土地流转、住房、财税、地方投融资等方面的改革与政策支持。今年6月中下旬,住建部多个调研组奔赴东、中、西部围绕城镇化专题调研,媒体称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内出台可期,上述一揽子措施也在研究之中,中,或值得期待。(白翎)

中国城镇化“鬼城现象”有待破解

一些房地产专家表示,“鬼城”称谓在某些方面有夸大事实成分,但新城区住宅空置率过高、楼房建设过度超过基础设施和人口聚集速度值得警惕。

“中国城镇人口已近7亿,选择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对世界也会产生深远影响”,达沃斯嘉宾、中国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

一座新城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中国许多地方官员认识到,新一轮城镇化绝不能走没有产业支撑、盲目造新城的路子。“只有产城融合式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才能让城镇化可持续”,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始杰告诉记者。

中央政府提出,新一轮城镇化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要保护失地进城的农民利益,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记者近日在辽宁、湖南、广东等地采访了解到,许多地方探索以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为路径,摆脱“鬼城”现象困扰。

在辽宁省的沈阳和本溪两大老工业城市之间,一座规划人口达百万的沈本新城正在崛起。记者采访看到,这里并没有急于兴建大片住宅楼,而是着力构建医药产业集群,200多个项目入驻形成逾千亿元新兴医药产能,成为国内最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员工选择在当地置业定居。

数次参加达沃斯论坛的中国房地产界人士代表、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表示,房地产化不是城镇化的全部内涵,新的城镇化意味着基础设施要均衡分配,防止新一轮房地产投资热。

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新一轮城镇化正从“扩空间”向“提功能”转变,产业发展和人居功能的完善对城市发展带来内生推动力。湖南郴州市嘉禾县在建设铸造产业园过程中,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商业配套和生活服务设施投入,吸纳产业工人1.5万多人。

辽宁采取“一城一园、一园一业”模式,在中部的沈阳经济区内布局建设42个新城、新市镇,还规划实施61个新兴产业园区,通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城镇化构筑产业支撑。

一些房地产专家认为,城镇化是一个阶段性进程,所谓的“鬼城”只是这一进程中的暂时现象,因为一座新城的形成需要一个周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近日发布《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城镇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人;城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将达75%。

专家分析,中国新城镇化步伐势不可阻,必将在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新华网 石庆伟)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城镇化建设:靠什么破解“空城计”? 的资料
· 引人入住能拯救“鬼城”吗 [2013-11-15]
· 新媒:中国新城变“空城” 代价很大 [2013-11-15]
· 有多少“鬼城”被误读? [2013-11-15]
· 透视鄂尔多斯“鬼城”:城镇化不是盲目任意的扩张 [2013-11-15]
· 多地“鬼城”频现,拷问地方官员政绩观 [2013-11-15]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