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 >>深度剖析 >>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时间:2007-07-13  来源:资源网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土地利用则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历史时期土地覆被变化的最直接和主要的驱动因子,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活动改变地球陆地表面的覆被性质,进而对区域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土地覆被的变化机制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时期的土地覆被变化大多是人类活动即土地利用活动造成的,因此,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的作用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其中对土地产品的需求、对土地的投入、城市化程度、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土地权属、土地利用政策以及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态度等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因素,而人口变化、技术发展、经济增长、政策、富裕程度和价值取向等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间接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因此,区域土地利用的研究对于探索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方式、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将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及格局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必将对改善首都城市生态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


(一) 基本概况


    北京市位于北纬39°28′~41°05′,东经115°24′~117°30′,东南与天津市毗邻,四周与河北省交界。地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环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和渤海,西部属太行山脉,俗称西山,北部和东北部属燕山山脉,总称军都山,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2%。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年均太阳辐射量为135千卡/m2,热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全年日照时数春季最多,每月日照230~290h,冬季最少,每月日照不足200h。年平均气温为13.1℃。1月最冷,平均气温-3.9℃;7月最热,平均气温26.5℃。年平均降水量430.9mm,年度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总人口为1381.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9%。其中,城镇人口1072万,仅次于上海市,居全国第二位。


 
(二) 辖区土地面积


    据北京市民政部门对1992年第一次土地详查勘界资料的更新调查数据,2001年北京市辖区土地总面积为24615805.5亩,根据地形特征及行政区划将北京市划分为城区、近郊区、远郊平原区、远郊半山区、远郊山区等5个土地利用单元区。

 

    从分布的区域看,远郊山区的土地面积最大,占北京市总面积的47.51%,几近一半。其次分别是远郊半山区、远郊平原区、近郊区和城区。


(三) 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共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对2001年实地调绘和计算机统计汇总数据进行分析。


表1. 2001年北京市各区县土地面积


区县    土地面积(亩) 占北京市总土地面积% 区县 土地面积(亩) 占北京市总土地面积%
北京市合计 24615805.5 100.00 通州区 1359418.9 5.52
东城区 38012.9 0.15 大兴区 1554473.7 6.31
西城区 47435.8 0.19 远郊平原区小计 4443730.4 18.05
崇文区 24781.4 0.10 房山区 2984315.4 12.12
宣武区 28362.7 0.12 昌平区 2015310.8 8.19
城区小计 138592.8 0.56 平谷区 1425191.9 5.79
朝阳区 682614.1 2.77 远郊半山区小计 6424818.1 26.10
丰台区 458701.3 1.86 门头沟区 2176049.6 8.84
石景山区 126483.5 0.51 怀柔区 3183932.3 12.93
海淀区 646091.9 2.62 密云县 3344167.6 13.59
近郊区小计 1913890.8 7.78 延庆县 2990623.9 12.15
顺义区 1529837.8 6.21 远郊山区小计 11694773.4 47.51
 
表2. 2001年北京市各类型土地面积及比重
类别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亩) 占全市土地面积比重
1 耕地 4374144.8 17.77%
2 园地 1642150.5 6.67%
3 林地 10112470.8 41.08%
4 牧草地 31489.7 0.13%
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3743790.6 15.21%
6 交通用地 605077.8 2.46%
7 水域 1355635.0 5.51%
8 未利用土地 2751046.3 11.18%

 


(四)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将2001年土地利用全面更新调查资料与1992年第一次详查和1996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比较,见表3。

 

表3. 北京市各时期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单位:%)
时间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1992年 24.88 4.66 37.91 0.25 11.85 2.05 5.28 13.11
1996年 20.96 6.05 38.44 0.26 13.43 2.16 5.50 13.20
2001年 17.77 6.67 41.08 0.13 15.21 2.46 5.51 11.18

 

     从表中可以看出,耕地所占比重逐年降低,由一次详查的24.88%减少到1996年的20.96%,继而到2001年变更调查时的17.77%。由于农业结构内部调整,园地和林地则不断增加。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增加最为显著,从一次详查的11.85%增加到1996年的13.43%,至2001年变更调查时更增加到15.21%。


     未利用地的变化则呈波动状态,一次详查至1996年,未利用地面积和所占比重均略有增加,而从1996年至2001年变更调查,未利用地的面积和比重均为下降趋势。


      耕地变化


    (一)北京市耕地面积长期变化
耕地是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生产粮、油、菜等农副产品的基地,耕地利用状况及其合理化程度,是反映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自1949年以来北京市的耕地呈明显降低趋势,如图4。5年滑动平均趋势预测显示未来耕地变仍然化具有降低趋势。
 
     2001年全市共有耕地4374144.8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77%。分布也不平衡,面积位于前三位的是大兴区(69.5万亩)、通州区(65.5万亩)和顺义区(63.8万亩),这三个区形成的远郊平原区共拥有198.8万亩耕地,是耕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同时这三个区也是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最高的地区,按顺序依次为通州区、大兴区和顺义区。耕地面积少于10万亩的有四个区,即海淀区、丰台区、门头沟区和石景山区,见表4。


表4 北京市郊区各区县2001年土地利用一级分类各类型面积比重表 (面积:亩; 比重(占该区土地面积比重):%)
 土地面积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居民点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北京合计 24615805.5 4374144.8 17.77 1642150.5 6.67 10112470.8 41.08 31489.7 0.13 3743790.6 15.21 605077.8 2.46 1355635.0 5.51 2751046.3 11.18
朝阳区 682614.1 146048.1 21.40 11744.4 1.72 58531.7 8.57 0.0 0.00 357010.3 52.30 49522.1 7.25 50486.1 7.40 9271.4 1.36
丰台区 458701.3 73380.2 16.00 13986.3 3.05 41740.3 9.10 0.0 0.00 245516.7 53.52 35590.2 7.76 24145.4 5.26 24342.2 5.31
石景山区 126483.5 5268.0 4.16 4992.1 3.95 38279.1 30.26 0.0 0.00 62974.0 49.79 7704.8 6.09 5782.9 4.57 1482.6 1.17
海淀区 646091.9 91091.4 14.10 47167.5 7.30 143502.3 22.21 0.0 0.00 285757.7 44.23 37824.9 5.85 34046.8 5.27 6701.3 1.04
近郊区 1913890.8 4689932.5 17.68 1720040.8 89.87 10394524.2 39.18 31489.7 0.12 951258.7 49.70 130642.0 6.83 114461.2 5.98 41797.5 2.18
顺义区 1529837.8 638147.2 41.71 106495.6 6.96 127198.8 8.31 0.0 0.00 341847.4 22.35 85200.3 5.57 136007.1 8.89 94941.4 6.21
通州区 1359418.9 655144.7 48.19 70729.3 5.20 77085.0 5.67 0.0 0.00 308470.8 22.69 75804.7 5.58 158055.7 11.63 14128.7 1.04
大兴区 1554473.7 694916.7 44.70 193710.5 12.46 83889.8 5.40 0.0 0.00 344119.4 22.14 80758.0 5.20 106920.9 6.88 50158.4 3.23
远郊平原 4443730.4 1988208.6 44.74 370935.4 8.35 288173.6 6.48 0.0 0.00 994437.6 22.38 241763.0 5.44 400983.7 9.02 159228.5 3.58
房山区 2984315.4 481202.1 16.12 136651.4 4.58 1092737.3 36.62 1137.7 0.04 448083.7 15.01 49723.7 1.67 123380.6 4.13 651398.9 21.83
昌平区 2015310.8 249167.9 12.36 142057.6 7.05 963905.6 47.83 46.2 0.00 443540.1 22.01 54711.8 2.71 87526.0 4.34 74355.6 3.69
平谷区 1425191.9 250830.6 17.60 282462.1 19.82 492502.0 34.56 284.5 0.02 147694.0 10.36 24589.5 1.73 68289.7 4.79 158539.5 11.12
远郊半山 6424818.1 981200.6 15.27 561171.1 8.73 2549144.9 39.68 1468.4 0.02 1039317.8 16.18 129025.0 2.01 279196.3 4.35 884294.0 13.76
门头沟区 2176049.6 37510.2 1.72 48318.8 2.22 1524343.7 70.05 18236.8 0.84 122501.0 5.63 13868.1 0.64 33267.1 1.53 378003.9 17.37
怀柔区 3183932.3 168713.6 5.30 228561.6 7.18 1936430.7 60.82 79.4 0.00 141261.4 4.44 32102.6 1.01 88681.2 2.79 588101.8 18.47
密云县 3344167.6 401585.9 12.01 236772.9 7.08 1648557.4 49.30 11509.4 0.34 204356.2 6.11 17308.6 0.52 337012.4 10.08 487064.8 14.56
延庆县 2990623.9 481138.2 16.09 118500.4 3.96 1883767.1 62.99 195.7 0.01 152065.1 5.08 40368.5 1.35 102033.1 3.41 212555.8 7.11
远郊山区 11694773.3 1088947.9 9.31 632153.7 5.41 6993098.9 59.80 30021.3 0.26 620183.7 5.30 103647.8 0.89 560993.8 4.80 1665726.3 14.24


 

(二) 耕地结构变化


    根据利用方向和水利条件,北京市耕地的二级分类为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等四类。
对1949年至1998年以来不同耕地类型的比例分析可知,耕地结构在50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见图5。旱地的比例逐步减小,而水浇地的比例逐步增加,目前北京市除部分山区外,平原区大部分耕地均具有灌溉能力,水田的比例变化不明显。
 
     至2001年,北京市的耕地结构为:灌溉水田202041.1亩,占耕地总面积4.62%,水浇地2990868.9亩,占耕地总面积68.38%。是耕地中面积最大的类型。灌溉水田主要分布在位于北京地势低洼的通州区及海淀区上庄乡和苏家坨乡一带。水浇地的分布与耕地的分布一致,主要分布在远郊平原区,远郊平原区拥有水浇地163.3万亩,占全市水浇地面积的54.59%。旱地面积817291.3亩,占耕地总面积18.68%,主要分布在远郊山区和半山区,旱地面积达10万亩以上的区县分别为延庆县(29.6万亩)、密云县(15.8万亩)和房山区(11.7万亩),三个区县拥有旱地57.1万亩,占全市旱地面积的69.22%。菜地为363943.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32%,分布也依然以远郊平原区最为集中,面积为17.2万亩,占全市菜地总面积近一半。近几年菜地有向远郊山区半山区发展的趋势,依靠当地洁净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条件,生产绿色蔬菜。图6为2001年耕地结构情况。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形式探讨


    北京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变,即外城蔓延、轴向扩展和郊区城市化等三种增长形式。


(一)外城蔓延
近年来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和开发不断向外城周围地区蔓延,形成环状、块状城市地区,尤其以单纯建设生活居住区的蔓延为显著,呈现出连片发展和渐进发展的态势。
据调查,住宅成片建设的规模由50年代的几公顷、十多公顷扩大到现在的几十公顷,甚至上百公顷。在北郊亚运村附近建设的安慧里、安慧北里、慧忠里居住区规模就在百公顷以上。近40多年全市建成区扩展占用土地达51975km2。其中,除了工业用地较为均衡外,大量的住宅区、机关、科研单位、大学等主要布置在西—西北方向上,使这一方向的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增长明显多于其它方向,形成了北京近郊城市化所特有的向西北蔓延的空间形态。


(二)轴向扩展
大都市区的轴向扩展,无论是自发形成还是有意识地规划建设,均依附于城市本体,向周围地区放射扩展。近年来,在北京城市外围地区,一些对交通线路依附性强的工厂、仓库沿公路、铁路和水道自由或按规划建设,连续地向外延伸,形成由许多工厂单位组成的“轴”向工业走廊,如北京市京通高速公路沿线地区以及京津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形成的呈串珠状布局的各类中小型工业企业。此外,在入城干道两侧就近布置的生活居住区,也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居住走廊,如京汤入城干道两侧规划建设的安慧里、亚运村等约5km长的生活居住走廊。


(三)郊区城市化
从北京市的郊区发展看,由于城市地域的扩大,市郊乡村的农业用地逐渐转用作工厂、商店及住宅等非农业用地。在北京城市边缘区,自从1953年以来出现了快速的空间蔓延,城市建城区从1949年的109km2扩展到1978年的340km2。首先,在1953~1957年间,一些新建的制造业集中布局在老城区的外围,形成与老城区相毗邻的新建成区;其次,在1958年,根据消灭三大差别的设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2个分散集团被布局在北京的近郊区。这种分散组团实际上是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统一体。从此,北京城市总是围绕这12个分散组团模式发展。自90年代以来,在城市边缘区,城市外向蔓延愈益明显,整个城市沿主要干道向城市边缘区和近郊区扩展。


结语


在土地利用中应遵循生态先行、统筹兼顾和因地制宜三项原则,即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在满足一定生态要求的基础上追求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根据不同土地资源类型状况及水资源供给条件,确定水、土资源的最佳利用方法。从理论上讲,对于北京市的土地利用,应通过技术、资金及人力上的投入,设立相应站点,获得较为客观的数据,参照已有研究成果,得到更加客观合理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的资料
· 北京市规划委:超七千人社区需配出租车站 [2013-08-14]
· 北京市规划委:超七千人社区需配出租车站 [2013-08-14]
· 城市现状:透视宏观经济下城镇化与城市化 [2013-06-14]
· 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炉二恶英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浙江大学-李晓东 [2013-04-26]
· 垃圾焚烧行业氮氧化合物排放现状和脱硝工艺选择-弗洛微升-闫新 [2013-04-26]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