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和人一起“动”
Q:这种交通的发展和东京都周边的城市化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交通促进了首都圈的融合,还是因为有人,再把路修过去?
长尾:我觉得没办法割裂交通发展和城市融合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
伊东诚:人都往某一个地方聚集,人口越来越多,也促使轨道交通不断扩充。还有一个就是政府的刻意行为,为了新建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和人一起“动”,建造轨道交通召集人们都来住,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如果轨道交通建设得特别缓慢,就会给其他的线路造成影响和混乱;但如果轨道交通修好却没人用,这种路线就没法运营。像多摩、港北这样的new town我就认为是最好的,都市化和轨道交通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像千叶市,当初就是先建的城市,但是轨道交通建设没有跟上,所以没人愿意过去定居,建好的房子也卖不出去。后来因为轨道交通建的多了,这种情况才改善。
Q:除了东京都外,首都圈的交通也很发达。你们是如何操作的?
长尾:从轨道交通方面来说,对于东京都周边地区的交通,我们主要是加强了运输量,比如增加了急行车、各站都停的车的数量和班次,当然,也不排除增加线路的可能,但即使有,数量也很少。还有就是整修站点,把乘客转车时的不便降到最低。事实上,现有的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比较完备了。
而从公路方面说,主要就是加强环形公路的建设。所以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如果看财政投入的比例,应该是公路建设远高于轨道交通建设。
伊东诚:说到这个问题,我5月初去上海旅游时,看到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又发展了,线路好像也更多了。但是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从郊外往市中心非常麻烦。我其实也经常和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部门的官员谈到这件事,你不应该以市中心居民的需求作为主要考量,而是要考虑到为周边郊区居民出行增加便利性。
Q:那您认为东京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值得上海借鉴吗?
伊东诚:像东京-筑波这样的电车线路就不错,我认为要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就必须多建这样的轨道交通设施。而且新建轨道交通最好不要走路面,而是从空中(高架铁路)或是地下(地铁),这样才不会占用土地,而且不会造成两边区域的交通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