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武汉标志性的建筑——江汉关矗立路口。它高46米,1924年建成,文艺复兴式风格,凝重庄严,它楼顶敲响的钟声曾随风飘荡三镇夜空达半世纪之久。日清洋行和日信洋行与江汉关隔街相望,文艺复兴式风格。日清洋行大楼建于1913年,拐角处角塔为拜占庭风格。日信洋行则壁柱分格、线条丰富。信步向前,是永利银行(现为民生银行),它建于1946年,是武汉解放前最后一栋大型现代派建筑。对面的台湾银行则交融东西古典主义 ,由武汉第一个房屋设计所景明洋行设计,解放前最大的建筑商汉协盛营造。楼顶两侧各有四个裸女用背部托起地球仪的大雕塑,风姿绰约。分别建成于1935、1936年的中国实业银行和四明银行,皆出自建筑大师卢镛标之手。它是武汉现代派建筑典范,具里程碑意义。前者底层黑色大理石外墙、中上层褚红色外墙直通尖顶,以48.5米的“高度”在数十年里领高楼之最。穿过中山大道,大清银行和中国银行汉口分行扰守江汉路与中山大道的十字路口。大清银行大楼建成于1916年,呈四方形,气宇轩昂,古典风格突出。再往前走,国货公司大楼(今璇宫饭店、中心百货)一派欧陆风格。它1928年开工,造型奇特,呈L型。 江汉路上共有13栋列为历史优秀建筑,其中省级1座、市一级6座、市二级6座。值得一游。
武汉建筑文化的一些思考
然而让武汉人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是:武汉在历史上曾经是楚国的要地。因此,现、当代举凡涉及文化渊源时,人们就一定会津津乐道“楚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热情浪漫的性格,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都对今天追求成为开放型国际大都市的武汉,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以笔者之愚见, 在武汉的建筑风格上,却很少体现出楚人的自然崇拜与原始信仰。我们很少看到先民“拜日、祭火、尊凤”的遗迹。这不能不说是作为楚之后裔的遗憾,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武汉建筑文化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