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会议会址
位于汉口鄱阳街13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发动反革命叛变。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此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现旧址保存完好,1978年被辟为纪念馆。1980年,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的门匾。二楼按当年举行会议的原样进行复原陈列。一楼辟为陈列室,展出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和全部会议参加者的照片及其生平简介。
红楼——辛亥革命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阅马场,背靠蛇山。因整幢建筑采用红砖红瓦,故称"红楼".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此成立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颁布了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布告,通电号召各省起义。旧址原是清末湖北咨议局所在地,建于1909年。占地1.87公顷。主体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其上层顶端正中有望楼。主楼后方也是一座两层楼房,两侧各有一排平房,与正前方出口处装有铁栅的大门连接,围成方形院落。院门外正前方立有孙中山铜像。"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系由宋庆龄题写。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盘龙城遗址
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面积约1.1平方公里。城址兴建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据发掘资料,此地最迟在商代二里冈下层时已有居民,二里冈上层时发展迅速,修筑上、下两层宫殿,并与上层宫殿同时修筑城墙,到商代后期急剧衰落。对了解商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盘龙城城内仅有宫殿,居民区和手工业区都在城外,反映了早期城市的形态。在城墙的夯筑技术、埋葬习俗、陶器特征、青铜工艺、玉器风格等方面,均与黄河中游的二里冈上层文化有明显的一致性;而宫殿的营建手法则同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安阳小屯宫殿基址的建筑技术属于同一个传统,这证明商代中期时商文化确已分到此地。但这里红陶缸的比例远远大于黄河中游,说明仍具有自己的特色。同处长江中游的湖南石门皂市、江西清江吴城等同时期的遗存,虽曾直接或间接受到二里冈上层文化的强烈影响,但皂市遗址中的大量灰白陶和吴城遗址中的大量印纹陶,均系本地原有早期文化因素的继续。而盘龙城遗址的内涵,则基本为二里冈上层文化因素,属商文化系统。此地大概是商人在长江之滨建立的一个重要方国,是中原文化向南影响的前进基地。
中山舰
以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舰,位于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厂。现位于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厂。曾记载着孙中山先生历经磨难、矢志报国的坎坷历程和丰功伟绩。中山舰历经中国近代史的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及武汉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并于1938年10月24日在武汉金口长江段与日机激战被炸沉。1997年元月28日中山舰被打捞出水,2月19日运至湖北造船厂修复。中山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一座历史丰碑,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素材。现基地有修复中的中山舰、中山舰纪念广场、纪念碑、忠魂壁、中山舰史料馆、中外海军舰模展览等参观游览项目。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南洋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中山大道712号,系1920年建成的爱国华侨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烟厂汉口分公司的办公楼所在地,1926年12月至1927年夏武汉国民政府在此办公。
一九二六年十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为适应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国民党中央决定自广州迁都武汉。同年十二月,到汉的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成立"临时联席会议",行使中央最高职权。一九二七年一月一日,国民政府正式在这里办公。
国民政府在此期间,领导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举行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国共两党的重要领导人汪精卫、徐谦、谭延闿、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毛泽东、董必武、恽代英、吴玉章等曾在这里活动。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汪精卫集团公开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九月二十日,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结束。
一九八八年在三楼复原了部分办公室和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会场,举办了武汉国民政府史迹展览并对外开放。
江汉路——建筑博物馆
1210米的江汉路,最耐看的,是一字排开各种建筑: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难怪人们都说,江汉路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