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的“无车日”已经拉开了序幕,这时,笔者提出一个问题,谁该是“无车日”的主角?
第一,汽车生产商。这几天,私家车、公用车成了众矢之的,“尽量不要开车”成为时尚口号,减少开车次数也成了必然的“车德”。原因就是汽车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作为时尚、文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可难道因为汽车能带来环境污染就要受到“政策处罚”?受到媒体批评?
所以,希望借助“无车日”,能对汽车生产商带来观念性震撼。尽可能生产出一些环保型汽车,噪声低、污染少,成本低。如果能用水、太阳能作燃料,沉重的环境污染不就解决了吗?汽车生产商有责任、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环保汽车、节能汽车,而不能总让消费者承受“少开车”的损失。
第二,城市的公交系统。“无车日”的常规做法就是“不开车上班”、“不开车进城”,可看看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有多少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良低廉的公交服务呢?据报道,我国多数城市把80%的交通财政资金用在修、扩建道路上,20%资金发展公交系统。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滞后仍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可是,光靠道路扩张方式并不能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大马路修得越多越宽,对私人小汽车的吸引就越大,造成车流量的迅速增加,引发新一轮的交通拥堵,然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扩建道路,可道路的拓宽终将是有限度的,最终不能改变的依然是道路的拥挤状况。
所以,借助“无车日”。希望政府也能提升大公交意识,将城市公交放在城市效率、民生高度去认识。通过充足的财政资金和制度安排,让本地公交得到迅猛发展,提供“舒适公交”、“方便公交”和“物美价廉公交”。
第三,公车。在不少人的认知中,“无车日”就是杜绝私家车上路,可是据报道,占据城市道路资源80%的汽车是公车,而私家车只占据了20%。因此,各地的“无车日”更应该是公车的“无车日”。所以,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做“无车日”的主角,管好自己的司机,管好自己的腿脚,少坐一天车,为“无车日”当好示范,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榜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