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基础四国”因气候出名
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全球媒体开始关注一个新名词、新集团——“基础四国”,这也是继“金砖四国”以来又一个有趣的称谓。所谓“基础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国的英文首字母可组合为英文单词“基础”(BASIC)。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组成BRICs)一度成为关注焦点。在几次G20金融峰会上,“金砖四国”多次举行四国财长会议,协调立场、表达诉求、对抗欧美,从欧美发达国家那里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自2009年以来,面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议题,中国、印度、巴西与南非四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走到了一起,首度携手“崭新亮相”。2009年11月26日~27日,在哥本哈根大会开幕前夕,四国齐聚北京,“基础四国”首度正式亮相。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基础四国”部长曾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单轨”与“双轨”等原则重申立场,并曾联合向大会发难,迫使节外生枝的“丹麦文本”撤出正常的谈判程序;在坎昆大会之前,四国又进行私下磋商。可以说,在气候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联合反击”。
截至12月4日,坎昆气候大会进入第5天。看似这几天的磋商平淡单调,实则谈判各方也在“暗流涌动”,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强硬言论,再次为大会能否取得有效成果埋下了阴影。与此同时,由巴西、南非、印度与中国构成的“基础四国”依然采取“抱团取暖”的姿态。巴西气候变化谈判大使塞吉奥·塞拉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新兴经济体“基础四国”已经扮演了建设性角色推动对话前进。
现状
“四国集团”对话扮演着建设性角色
12月1日,巴西气候变化谈判大使塞吉奥·塞拉在坎昆“月亮宫”现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到,由巴西、南非、印度与中国构成的“基础四国”在气候议题上的磋商非常必要,新兴经济体“基础四国”已经扮演了建设性的角色,以推动坎昆对话的前进。
他说:“‘基础四国’是四个有共同点的国家,当然也有不同之处,四国都是大型的经济体。但我们是非结盟性的组合,我们还同属于‘77国集团+中国’。这是我们四国讨论、交换信息与观点的正式平台,四国相互协助,协调立场——当然,我们并不刻意去达成共同的立场。但我们在气候议题上扮演了建设性的角色,以推动对话前进。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去年哥本哈根大会一样,《哥本哈根协定》的实现多亏‘基础四国’的努力与合作。”
对于“基础四国”的形成,塞吉奥·塞拉提到说:“从2007年的巴厘岛气候大会(COP13)开始,四国之间就开始了就气候议题的磋商。”在这次坎昆气候大会前,“基础四国”曾召开了第五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就坎昆会议的形势进行了磋商,并支持在坎昆气候大会上达成建立新的气候基金,兑现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的短期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