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有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总投资接近1万亿元。到2015年前后,将建设87条线路、总里程2495公里,总投资9886亿元。
政府批准地铁建设有三项指标——城市人口超300万、GDP超1000亿元人民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而今,在全国34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国务院已批准和将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共涉及28个城市,2010至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世界上著名大都市如新加坡、香港、纽约、伦敦、巴黎等已经基本建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上述城市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已占城市总客运量的50%-80%。而截止到2009年5月底,上海市轨道交通线路日均客运量为341万人次,只承担了24%的公共交通客流量;北京市2009年年底的轨道运营线路日均运营380万人次,仅仅承担了19.24%的公共交通客运量。这说明,在中国地铁发达的城市,其乘坐比例还远远不够。
作为一种优势明显的交通工具,地铁建设势必会具有某种前瞻性,如果当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严重到一定程度才想起建地铁,恐怕为时已晚了。随着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人口聚集的大城市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未来的生活必将和地铁密不可分。
逐渐显露公共产品属性
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当城市的人们把地铁当成一种生活的象征时,它更需要有丰富的内涵。在新开通的地铁站中,大兴线高米店北站里,锻铜浮雕《首邑祥云》扑面而来:奔跑雀跃的鹿群、欢快游动的鱼儿、团河行宫缭绕的祥云,营造出一派民族大团结的和谐场面。
在大兴线沿线,乘客看到的不仅仅是五光十色的广告,还有琳琅满目的艺术品。采用景泰蓝、锻铜、青花瓷、陶板等制作的艺术品都是首次进入北京地铁空间,大大丰富了中国地铁艺术的内容。
一般来说,地铁内沿线展位寸土寸金,而在这样的位置上,广告让位于公共艺术,从中可以窥见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决心和魄力。从简单的出行工具到提供公共服务和享受,这一点,乘客的感受是最深的。
在上海居住的张先生对记者说:“我常选择搭乘地铁出行,因为地铁站点涵盖了城市的多个中心区域。无论是去约见客户,还是同事朋友聚餐,都可以通过地铁快速达到,同时还可以避免应酬后由于喝酒而无法开车又找不到出租车的尴尬。地铁不仅乘坐相当舒适,同时各个地铁站也修建得富丽堂皇,室内空气流通顺畅,而且温度适宜,还配套了自动售检票系统、列车时刻预报等很多服务,从而使地铁运行周转效率大大提升,一切井井有条,出行感觉非常好。”
北京的曹女士则是典型的环保主义者,她坐地铁就是为了“低碳生活”。曹女士对记者说:“当低碳这个词语成为环保的主流,节能减碳成为了新的生活时尚。我很支持‘少开车多坐地铁’的活动。环保的口号无处不在,而真正能以行动坚持的人相对来说少了很多,搭乘地铁是用最实际的行动开始低碳生活。每天开车上下班,白天在办公室坐一天,人都僵硬了。而坐地铁则必须要步行一段时间,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为环境做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