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二
公共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在北京整个交通的发展中,北京市政府已经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放在了重要位置,不但确定了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更明确要坚持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四优先”。
近几年,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蓝图逐步显现。北京加大力度推进轨道交通运行管理中心,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建设,实现全路网的一卡通、无障碍换乘,提高出租汽车调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路交通运行效力和服务质量。
通过智能化管理的市政公交一卡通,在符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同时,更使北京交通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已售出近1100万张,平均每三位北京人中就有两位拥有这样的IC卡;日均乘坐地面公交1200余万人次,比实施前增加250万人次,公交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28.1%提高到30.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在无障碍换乘方面,北京市完善换乘设施,推进综合枢纽、换乘中心和换乘站三级公交换乘场站等设施建设,目前已实现了61条线路站内到发、近40万人次站内“零距离”换乘。
影响三
机动车导航系统日益普及
目前,北京市采用机动车出行的比例为31.6%,采用公路交通出行的比例为30.2%,与5年前相比,机动车出行的比例增长速度基本上是公交方式的两倍。目前城市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大都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并且道路高峰时段延长的趋势日益明显。
更有数据显示,2006年底,机动车总量已经达到287万辆,比上年增加228.7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206万辆,增加26.3万辆,同比增长20%。截止到2007年9月,北京市机动车总量已经突破了310万辆。面对北京小汽车如此飞速的发展,从智能交通技术入手,是缓解北京交通压力的最佳途径。据了解,代表国际最先进技术的动态车载导航试验项目——STAR WINGS(中文名“星翼”)已经研制成功。在北京实施的道路实验表明,使用“星翼”车载导航系统将会缩短驾车者20%的时间。这是在东京实验时平均效果的两倍。随着导航仪的普及,将大大方便首都人民的出行。
这种动态车载导航系统信息来源于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负责建设的浮动车系统产生的实时路况信息,车载导航仪根据接收到的实时路况信息,迅速计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最快路径诱导),驾驶者可根据导航仪的引导,避开拥堵路段、更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影响四
带动城镇区域现代化升级
北京目前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日趋明显,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城区渐次向郊区转移,四通八达的公路、地铁等建设,成为经济发散发展的重要因素。
普通购房者逐渐将交通视为购房的首选要素,作为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地铁开通引来的大量居民入住效应不断。八通线开通后,通州因其相对较低的价格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许多人的购房首选地,“工作在市区、居住在郊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在承担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首要任务的同时,地铁也带动其沿线以及整个北京居住环境的提升和商业繁荣,“城市轨道经济效应”因此而产生。崇文门、国贸、东单、王府井、西单……北京现有主要商圈的形成和优良发展,便捷的交通无疑是重要原因。
伴随大量居民入住,大型商场、卖场、各种娱乐场所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场所也纷纷在地铁沿线涌出,一个个新商圈应运而生。以地铁13号线和5号线均到达的立水桥为例,家乐福北京第八家店8月在立水桥落户,随后,翠微商场、国美、特力屋、浩沙健身和万达国际影院等10多个大型主力店也入驻立水桥,并将陆续开业。据了解,从2006年起,立水桥区域商业地产就开始进入集中建设阶段,目前新增商业总体量已突破5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