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内第三个“数字”轻轨
“在未来几年,轨道交通信息化将成重庆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何达介绍说,思科最新研发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将应用到我市轻轨建设中,高清晰数字视频在运行车辆中可实时播出,让人们及时了解列车运行状况、站台信息、天气情况等。列车驾驶员可对前方车站旅客候车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能够为乘客提供自动售票和自动检票服务。
“到目前为止,重庆是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实施数字化轻轨的城市。”何达说。
新闻背景
通讯基地助力
智能交通工程
“世界500强美国思科公司计划在渝投资10亿美元。”昨日,记者从北部新区管委会获悉,思科公司将把全球创新中心落户在北部新区。“目前思科正与其战略合作伙伴富士康和伟创力进行谈判,将由其中一家企业来渝投资20亿美元建立通讯产品制造基地,明年年内就能投产”,市经信委副主任沐华平介绍。
“通讯产品基地的产品将助力重庆智能交通的建设。”沐华平称,在思科公司与市政府的战略合作中,我市智能交通的建设,将优先获得思科的大力支持,在内陆率先建成智能+互联城市。
菜园坝将建最大换乘中心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如公交车、出租车、轨道和城际铁路,都应该可以快进快出,便捷换乘,尽量让市民少走路。”
——何华武(铁道部总工程师)
按照市政府规划,我市将在两路、北碚、西永、白市驿、西彭、鱼洞、四公里、茶园、鱼嘴等建设9大换乘枢纽,每个枢纽至少与一条轨道交通连接。预计2010年前所有枢纽都将开建,最迟2020年全部建成投用。
根据专家们的建议,我市准备在主城内建设更大型的换乘枢纽。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菜园坝地区将成为成渝城际铁路、主城区城市铁路(菜白线、中环线)的始发站,并有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经过紧邻的两路口,加上地面交通工具,将成为主城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之一。为了方便市民换乘,菜园坝交通枢纽在规划中将更多考虑以人为本,比如规划专用通道连接火车站和轨道车站,在轨道车站出口设立出租车停车港等。
此外,龙头寺地区也将调整换乘枢纽规划,据悉,该枢纽将占地约2公顷,共5层。地下3层有轻轨4号线、轨道交通换乘大厅、换乘枢纽人流转换大厅。地面一层则为社会车辆、出租车换乘厅。地面二层为公交、旅游大巴、长途大巴换乘中心。各层之间设有自动扶梯。其中,轻轨4号线(鱼嘴―海峡路)也将在北场设车站。
记者从市交委获悉,我市在专家建议基础上,已制定了“都市区高速公路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的连接计划,届时,市内现有的长途汽车站将全部退到核心区外排堵,高速公路和城市公交、轨道都将在主城区周边的主要交通节点上实现无缝衔接,市民下了长途客车可就地乘坐城市公交。
高速路铺新材料 开车更舒适
“重庆因为特殊的地形,需要建造很多的隧道、桥梁,只能通过科技创新,攻克大量技术难题,才能又好又快的建成长江上游公路交通枢纽。”
——梁应辰(中国工程院院士)
记者在市交委采访时得知,目前在建的外环高速公路就是交通部典型示范路,有众多的建设新技术、科技新成果在该路上率先运用。
外环高速全长约187公里,路面铺筑中应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仅仅是沥青路面材料的选择上,就用了多达四五种方案。
比如西南段沥青路面中,首次在全国大规模使用矿物纤维沥青,总里程达到45公里。该沥青与传统的木质纤维沥青相比,能降低沥青用量,提高行车舒适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同时在今后的道路维护中还可再生利用。
南段则在老房子大桥上铺装了3公里聚合物改性水泥路面。因该混凝土集普通混凝土和沥青的优点于一体,柔韧性、吸水性极好,铺装方便,经久耐用,还不会扬尘和燃烧,因此更环保、更安全。
在鱼嘴长江大桥上,则使用了环氧沥青,用它铺装的路面薄,密封好,防滑、防透水性能强,能延长桥面钢箱梁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