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交通高层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吴忠泽就国内外智能交通发展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吴忠泽部长重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智能交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他说,智能交通在国际上发展不过十几年时间,但已经发挥了明显作用,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各个方面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信息、通讯、控制、新能源和汽车技术在交通运输平台融合和应用,带动了智能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
国际方面,集中于节能减排、交通安全、交通信息服务、智能化车辆等新型技术成为智能交通的热点方向。
智能交通领域的众多技术能够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在2009年9月份举办的第十六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重要议题之一是从政治和政策的层面讨论未来的交通、气候变化以及智能交通的发展,核心的内容就是建立绿色的城市,保证城市之间交通的可持续性,航空业要实现绿色飞行,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智能交通体系与配套政策。
与减排相关的需求管理和ITS技术已经成为近期各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城市交通需求的管理,交通管理、速度管理与控制,智能化信号控制、车道的分配等研究领域都已经开始研究减少排放方面的效果,专家与管理部门希望在保证城市交通运行的平稳和节约能源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欧洲正在进行的可控路网、能源消耗和减排关系的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是,通过信号控制、路车协调等。4年之内可以减少排放氮氧化物3~4%,碳3%~8%,颗粒物1~6%,节约燃料5%~20%。
交通安全,特别是道路安全是近年来发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
把智能交通技术作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美国车路集成系统(VII)为例,VII可以向美国道路交通提供更好的安全和效率,通过开发和集成各种车载和路测设备以及工具使得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做出更好更安全的决策,与自动车载安全系统结合使用,可以明显的增强预防或者减轻碰撞。对机动性、效率、运输成本和安全做出动态的决策,实现高效的能源和货物的运输,是一项涉及到技术、商业投资、政策的大型项目,美国政府安排了从技术开发,技术的稳定性,政策的可持续性,公众的接受性等一系列课题,预期2014年开始部分投入使用。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开始升级
日本作为国际上交通信息服务的典型,其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用户接近4000万,其中VICS系统用户接近3000万,VICS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免费的动态交通信息。面对庞大的用户群体,日本于2006年启动了下一代道路服务系统,包括车载信息系统和路侧集成系统的开发与试验,该项目名称为“智能道路计划(Smartway)”,设立了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参加的开发计划,并将Smartway作为国家政策予以实施,其核心是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将道路与车辆链接成为一个整体,车辆既是信息的应用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2007年开始,Smartway开始测试,2009年3月,完成大规模测试后,开始在3个都市区部署应用,如果该系统能够投入大规模应用,将对汽车、通信设备等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智能化车辆正在逐步走向实用
发达国家从上世纪末就一直在进行车辆的开发和实验,逐步改善安全辅助驾驶和不依赖道路设施的智能化汽车,最近又加入节能和新能源使用的理念。欧洲将从明年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对智能车辆进行道路测试,计划在欧洲道路上对1000辆以上安装了各种智能化车载车载设备的各种品牌汽车进行试验。
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特点体现在大型活动智能交通服务、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载导航页发展等多个方面。
为大型的国际活动提供高效的智能交通服务,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为奥运会提供服务的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该系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但实现了对大范围交通状况宏观的把握,而且做到了对车辆和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对社会交通与奥运交通周密组织与协调,有效保证了赛时交通安全、有序、顺畅。目前,上海正在进行世博会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将在2010年向世界展示中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最新成果。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TC系统形成产业,走向大范围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开通了六百多条不停车收费车道,用户达到六十多万人,不停车收费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车载导航仪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我国基于数字地图和GPS的静态导航已经得到了较大规模应用,目前主要问题是如何为用户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数据更新服务还尚未明确,基于动态交通信息的动态导航正在同步扩大应用,但交通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