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比利时是一个独立建国历史短暂和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但比利时通过多次举办世界博览会,有力地提升了国家地位,推进了城市的发展,也为世博会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寒冬里的春风
凭借在欧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尼德兰地区特有的商贸活动传统,比利时可谓是世博会组织的行家里手。自19世纪中叶起,比利时便不停地举办各种规模的世博会。其中较有影响的是:1897布鲁塞尔世博会、1905列日(Liege)世博会、1910布鲁塞尔世博会、1913根特世博会、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1939列日世博会。
然而,原子弹的弧光摧毁了世博会营建的和平。5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战平息不久,经过几年的建设,欧洲国家和苏联重建了被战争摧毁了的经济,寒冷的政治气候也稍微变暖,举办新一届世博会的想法又重新成为话题。在希望和平进步的氛围中,比利时率先以恢复举办世博会打破世界的沉寂和凝重,为世界带来生机。
国际展览局――作为管理世博会的国际组织更是倍感欣喜,这是自世界大战后,由《国际展览公约》缔约国首次共同确定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
1951年比利时比利时国王博杜安(Baudoin)向世界宣布举办1958年世博会,主题:“科学主导的文明与人道主义”(Science-Oriented Civilization and Humarism),世博会的场地选在距首都布鲁塞尔城外7公里的风景如画的海色尔公园,占地面积为200公顷,规划展区划分为4个部分:比利时主办国部分,比属刚果部分、外国参展国部分和国际组织部分。

“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布鲁塞尔世博会主办者以独特的方式规划设计了一个具有比利时传统风格的园区,让参观者能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场地内有3条街道,6个广场,150座房子,50个有歌舞助兴的餐馆,5个剧院,3个池塘和7个花园。园区内还集中复制了全国各省的主要纪念碑标志物,强调了国家特色,“老比利时”城区,重现19世纪末该国家的面貌。比利时在这届世博会约有40个展馆,
世博会场地共建造了约200座不同建筑。为了能方便游客观赏宏大的地域空间,主办者设计了高架缆车和快速机动车,还有在专用车道上来回奔跑的运客小火车。为了方便步行者,特意设计了一条长500米,宽25米,高15米的天桥,人们从天桥上可以看到大多数展馆和园区景色。
比利时作为东道国的几个主要展位各具特色:土木工程展位向公众展示了比利时工业领域的成绩;运输展位可以颁发驾驶执照;电器展位展出了全部家用电器。
世博会中的国际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样,精彩纷呈。音乐节上有巴黎音乐家和柏林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奏,也有时髦的电子音乐、木偶剧,爵士音乐会和大学生戏剧、时装表演。世博会给人带来的和平、欢乐和愉悦
各参展国在世博会上都表现出温文尔雅的竞争姿态,这在战后人与人关系中极为宝贵的。为此有评论道:“在世界历史上1958年世博会成为推崇人道主义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