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今年你带来一个关于古村落保护的提案,你提到在城镇化过程中,要留住乡土中国的乡愁,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冯骥才:城镇化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国家越来越理性了,比如说去年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要见山见水,留住乡愁。但是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城镇化是有问题的,以为把农村、农民变成城市和城市人那个样子,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城镇化。
问:那你所认为的城镇化是怎样的?
冯骥才:城镇化不等于要消灭农村和农民。我们不要认为农耕文明就落后于城市文明。农民更加懂得天人合一,懂得尊重自然。每个村子有村规民俗,做人是有底线的。简单地把他搁在城市里之后,他会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城市文化是高等的。他没有适应城市文明,又丢掉了原来的文明,回不到故乡,他的生活经验全部都用不上。这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的根在村落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部分是在乡村,如果村落没有了,这些文化遗产会全部消失。这还是问题的一半,还有一半是更重要的。少数民族大部分生活在乡村,如果乡村没了,自己的文化没了,这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无所依附了。
谈城市“改造” 660个城市“千城一面”
问:刚才我们说的是古村落,在城市中也有很多古城、老城和历史街区。对这些年城市中进行的这些“改造”和更新你怎么看?
冯骥才:我特别痛恨“旧城改造”这个词,这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概念,我一直反对。为什么?中国有句话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是不好的东西。如果叫“古城改造”、“老城改造”,起码你知道应该尊重老城的历史。说“老城修复”、“老城再建”,至少看得出你既尊重这个历史又要发展这个城市。叫“旧城”意味着把它除掉就是合理的,命中注定就应该把它毁掉。
第二个词儿呢,就是“改造”。比如劳动改造啊、知识分子改造啊,都是对不好的东西。这个概念促使很多老城在这个过程中被破坏。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把自己千姿百态的城市全部推平,重新造。这个过程基本是房地产商来完成的,根据商业需要盖房子,所有的建筑都是商业建筑,充满了商业化、伪豪华、暴发户式的审美。我们比较大一点的城市一共是660个。这660个城市原本应该是千姿百态的,现在基本上是“千城一面”。
这中间剩下历史街区的城市为数不多,而且大部分来讲都是支离破碎了。好一点儿的遇上开发了,比如成都的宽窄巷,还有苏州南京都有一些老的街区,改造完以后变成一个旅游街道。它就像现代人穿唐装一样,它已经没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岁月感和真实性。村镇旅游破坏的典型就是凤凰古城。
谈履职做政协委员还是有点用的
问:1983年你当上政协委员,到今年已经32年了。政协委员说话有用吗?
冯骥才:我是1983年的政协委员,当了7届,老的就剩下韩美林和我了。当政协委员我觉得还是有用的,有些话说了不起作用,下回还可以接着说,我们是参政议政,提供想法,跟当政者想法契合,他们就采用。比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这个提案,我是在政协写的,国家认为重要,后来就起到作用了。还比如传统节日放假,我说过除夕放假这个提案,国家发改委给我来电话说同意,后来除夕就放假了。现在又改回来了,我觉得不好,今年又写了一个提案,还是建议恢复除夕放假。
谈春晚不要认为吐槽是没意义的
问:今年春晚你应冯小刚导演邀请担任春晚顾问,春晚以前是万人空巷,现在是万人吐槽,你觉得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冯骥才:当然办,你不办老百姓不高兴。吐槽是现在的一种生活方式之一。你不要认为吐槽是没意义的,吐槽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表扬的方式,甚至是一个娱乐方式。这个方式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时代里,有网络才能产生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很独特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仅是针对春节晚会。至于要不要办下去,你问谁呢,你问八亿老农民。如果你中央电视台发布说我春节联欢晚会不办下去了,首先不同意的就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