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
建立京津冀综合改革试验区
昨天下午,河北代表团向媒体开放审议活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建议,在京津冀建立国家级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示范区,深化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他说,目前京津冀已经开展了许多合作:建设首都新机场,规划临空经济区;促进交通对接,两到三年内打通断头路,加快建设北京到张家口和承德的高速公路,与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同时北京部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正谋划转入河北。
但杨崇勇认为,这些合作还只是初级的合作,“目前三地各自为政,导致区域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京津冀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他认为,长期以来行政区域的分割,使得京津冀三个地区各自形成了大而全或是小而全的经济社会功能体系,三地区域功能定位不清晰、分工不合理,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以,必须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改革,完善顶层设计,才能解决这些影响京津冀发展的关键问题、破除当前京津大城市病突出的矛盾,才能解决河北发展相对‘短腿’的问题,才能打破行政区域障碍、深化区域合作。”他说。
为了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杨崇勇建议,在京津冀地区应建立国家级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示范区,加快建立中央层面的协调机制,国务院应尽快研究出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他同时介绍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在京津冀地区,京津目前鹤立鸡群,作为北京疏解功能的承接者,河北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这影响其更好地承接京津转移的功能,因此要对保定、沧州、承德、张家口、秦皇岛等距离北京不远的城市进行更好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在北京周边可规划建设容纳300万到500万人口的副中心城市。
同时在合作机制方面也需要完善,他认为,北京有科技、资本优势,河北则有发展空间、成本等优势,是可以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但是要真正实现统筹发展,具体到如何完善交通体系、改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升级,都需要破除体制障碍,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