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吉泰工业走廊、电子产业基地及各县(市、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全面实现。打造出一批支撑低碳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
3、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碳汇能力明显提高。碳排放强度大幅度降低,年降低率达4%左右,单位GDP能耗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和省同期标准;低碳型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2007年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67.55%,碳汇能力进一步增强。
4、低碳生产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低碳管理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低碳生活与消费理念、文化氛围基本形成。与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碳排放监测、管理及交易体系基本建立。
四、主要任务
㈠大力发展低碳农林产业
1、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回报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环境质量好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和精确农业;发展多熟制,提高复种指数。
2、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建立健全循环利用农、林、牧、副、渔业、和加工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着力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同时要继续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努力使每个主导产业都有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3、发展林业产业,增加林业碳汇。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政策措施,巩固“一大四小”工程的成果,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和保护。
㈡大力发展低碳工业产业
1、培育高新产业,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以年产20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江西杰彼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年产800台风力发电机的江西麦德风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进一步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友利电、华禹通讯、红板、博硕科技、联创、航盛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低碳高产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以天人、普正、半边天等企业为支撑,以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和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
2、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型产业转变。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大“绿色技改”的力度。一是加大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项目投资结构,提高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三是着力抓好十大节能工程。重点抓好有色、建材、化工、医药、轻纺等行业的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等,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帮助十家列入全省百户重点用能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四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优化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培育一批二氧化碳零排放企业,并对超标排放和排放总量较大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