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晋中盆地、临汾盆地是山西汾河中、下游流经地区,应加速进行汾河流域生态工程建设;做好保护汾河生态系统规划,严格论证,把水环境治理和汾河流域生态建设相连接,保护汾河与美化汾河相结合;水资源利用与水源涵养、保护相融合,推行节水技术;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项目。
8.北浊漳河上游旱作农业与地质遗迹保护生态功能区的榆社县区域范围内古脊椎动物化石储量大、科学价值高,要编制好化石保护规划,并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贯彻、实施《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3号),做好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工作。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采掘化石;发现新的化石,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
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1.农业:调整农业结构。结构调整要向深层次推进,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突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
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实施特色农业工程。临汾、运城盆地,围绕粮、棉、油、菜、果等优势农产品,建设以优质棉、麦和水果为主的平原生态立体农业生产基地;中部盆地,建设以无公害果品、玉米和蔬菜生产基地为主;东部山地发展畜牧业,建设肉、奶牛和肉羊养殖基地及以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忻州盆地和长治、晋城地区建设玉米、杂粮、生猪、蚕桑生产基地;晋北建设生态畜牧业经济区和优质杂粮基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作用和农产品的特色优势,进而形成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行业优势和地区整体优势,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建成具有特色的农产品重点生产区域;发挥大运公路优势,建设生态经济开发区,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政府投入,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地建设和认证规模;优化产地环境条件,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实现农产品生产生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和壮大一批生产规模大,农副产品流通快,市场覆盖广,辐射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优质高效畜牧基地及奶牛、肉牛、肉羊系列畜产品加工和乳品加工、小杂粮加工、粮食蔬菜加工等,各自形成产业链,促进农业大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3.旅游业: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从严控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合理设计旅游线路,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使旅游容量与有效保护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旅游设施建设要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五、水库调蓄与水土保持类型生态功能区
该类型生态功能区1个,即:汾河上游水库调蓄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主要保护措施:
1.严禁在陡坡开垦耕种。加快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灌、还草工程,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不断改变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恢复生态平衡。
2.缓坡丘陵沟壑区,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开展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