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
为2014年旧版规划
因网站迁移再次上传
针对以上问题,5月9日一早,河南商报记者就此事询问郑州市规划局城市设计处,该处工作人员称“今天早上上班后也接到很多人反映”。
他解释,该规划为2014年旧版规划设计,没有具体的起止时间,是一个大致的空间梳理。而且,由于近期(规划局)网站迁移,按照要求,新网站内容要尽快完善起来,所以,将旧有的规划重新上传。
随后,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该《设计》的公示日期已经由之前的“2018-05-07”改为“2014-07-15”。
郑州市规划局工作人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郑州市规划局网站已迁移至郑州市网站集约化平台。新网站网址为: http://cxghj.zhengzhou.gov.cn/,市民可前往新网站进行查看。
现状
“多中心、组团式”的
整体空间结构已初步形成
4年前的规划被热传,是个偶然。而细心的郑州市民会发现,规划中不少内容已“照进现实”。
郑州市规划局总规处负责人介绍,郑州市“多中心、组团式”的整体空间结构已初步形成。
目前,中心城区用地主要向东拓展,其次为向西、向南拓展,与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导方向一致。东部片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较快;北部大学城、南部片区以及高新片区的建设用地有序拓展。
郑东新区CBD、新郑州站枢纽中心等区域级中心基本形成,郑州市“多中心、组团式”的整体空间结构初步形成,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
目前,航空港区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郑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及第二航站楼的建设,富士康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大规模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港区成为近年来市域范围内用地增长最快的区域。
66平方公里、双中心
都成过去时
2014版《设计》显示,规划后的中心体系总共围合面积为66平方公里,范围北至黄河,南至绕城高速公路,东至京港澳高速,西至绕城高速公路。
据郑州市规划局总规处负责人介绍,目前,郑州市遵循的规划为2010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规划》显示,郑州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公里。
2014版《设计》中,中心城区有二七主中心和郑东主中心“双中心”的表述,也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取而代之的是《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的说法:郑州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的城镇布局结构,郑州中心城区包括“一主一城”,其中“一主”为原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20平方公里;“一城”为航空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63平方公里。
十年三次调整规划
2035年版规划正在编制中
其实,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和城市发展,城市的总体规划一直在“升级”。
河南商报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十年来,郑州已经是第三次调整城市总体规划了。
第一个版本是《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属于编制过程版,第二个版本是《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是国务院批复版,最新的“plus”版是《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
这背后,除了郑州市内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目标超前完成,部分指标甚至已提前实现。
郑州市规划局总规处负责人介绍,2020版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马上到期,目前规划部门已启动了新一轮2035版的规划编制。新版规划预计到2019年下半年完成编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延伸阅读】
多中心建设
在新一线城市中蔚然成风
如何避免大城市病发生,让城市“大而美”,近些年不少城市都在践行“双中心、多中心、组团”式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更大空间尺度考虑重建城市结构,打造新的城市中心。
规划中建设双城的并不止郑州一个,新一线城市有不少省会城市、直辖市加入“双城”甚至“多城”大军。
比如《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就提到,构造“双心、双轴、多点” 的空间结构,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重心向东、向南转移。其中“双心”是指老城中心和天府新中心。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十三五”规划》显示,武汉当前处于快速城镇化向稳定城镇化换挡、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城市格局将由“1+6”向“133”转变,即构建“1个主城+3个副城+3个新城组群”的城市空间格局。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则提到,城市主中心有2个,分别是延安路及近湖地区和钱江新城及钱江世纪城。此外,还有城市副中心6个,以及18个城市次中心+居住区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