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四年来,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各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河北省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与京津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关于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发展关系,武义青一关注就是20余年。全国政协委员武义青在今年两会上就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提出建议:从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共享、改革户籍制度福利等方面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
靠“互联网+”推进人才合作发展
“近年来,京津冀之间不断签署人才合作协议、联合举办区域人才交流会,但部分‘重形式、轻机制’‘重竞争、轻合作’‘重个体、轻整体’的现象仍然存在。”武义青认为,推动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平台,是人才合作的关键一步。
在具体做法上,他建议,一是建立“京津冀人才帮扶计划”,缓解河北人才不足,特别是解决在环首都贫困带经济发展带动中人才储备的问题。二是借助“创业孵化器”平台,推动人才流动。河北拥有创业成本低廉的优势,如果能够借助完备的“创业孵化器”平台和外部环境,依托京津冀区域优势、在河北创业,将是创业者最优的选择。三是借助高端企业带动人才转移。四是打造良好的“软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除了吸引人才外,还要着力解决人才流动的后续问题,重点解决高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比如户口、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武义青说,能实现三地医疗、教育、福利的接轨是至关重要的,应力争实现京津冀医疗资源共享、实现三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三地基础保障接轨互通,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探索多种合作途径 推进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共享
备受大家关注的医疗卫生同样是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在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医疗行业做到了先行,但是,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武义青表示,一方面,三地应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强化与对口单位的协调和沟通,科学谋划区域医疗卫生功能布局,定期解决各项具体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合作项目,搭建医疗卫生功能承接平台,确保能够及时承接京津转移人群的看病就医需求,有效疏解京津医疗机构的医疗压力。另一方面,按照“有效对接、有力支撑、有益协同”的原则,深入研究合作办医、公共卫生、技术支持、规划对接等政策,尽快建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政策框架体系。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研协作优惠政策,加强重点学科和临床专科建设;推进医保制度衔接,对接国家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健全完善社会办医政策,充分释放社会办医潜能。
最后,进一步探索经验,不断打造医疗卫生合作新典范。武义青建议继续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医院与首都三甲医院开展实质性对接合作,整体提升京津冀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开创医疗卫生合作的典范。
推进户籍附加福利均等化
在改革户籍差异化方面,武义青建议,应实现户口一元化,拉平城乡居民各种福利待遇,实现福利供给的普惠制。由于京津户籍福利的粘附性和改革阻力较大,且京津的集聚经济效应越来越小于拥挤效应,武义青建议改革顺序应该从改革河北省的中小城镇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河北省的城市和北京、天津。
在做法方面,他建议,一是依靠市场化改革把户籍福利逐步转化为非户籍福利。例如,尽快将一些需要付费才能获得的五险一金福利与户籍脱钩,不管有无城市户口,只要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系统、符合相关缴费和年限要求,就应该享受相同的福利保障。在全面统筹养老和医疗保险方面,可以借鉴新加坡的个人账户积累模式。
二是在招生就业、购买保障房、公共卫生等方面,对存量居民和增量居民提供基本相同的资格和机会,保障房只提供公租房,只保居住,不给产权,取消反市场的限购政策。逐步向外来人口开放城市各种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中央转移支付不要再按照户籍所在地拨付而要按照流动人口常住地和工作地拨付,以解决支付投向和人口流向不一致的问题。政府改变补贴教育的方式,由补贴学校与老师改为通过“学券”的方式补贴学生,可以向流动人口发放义务教育券和公共卫生服务券,带到流向地政府。也可以实行京津冀三地流动人口积分入学、积分高考、积分医保等过渡措施,最后实现京津冀三地积分互认。
三是通过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和财政支持,加大京津周围的河北中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的“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投资,实现公共设施的全覆盖,丰富中小城市文体娱乐活动内容,改善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在空气质量、饮水食品安全和宜居宜业上下大力气,用青山绿水蓝天、交通便利快捷、物美价廉丰富等非户籍福利吸引人财物信息和“三高六新”企业聚集。减少城市户籍吸引力,吸引京津居民和农村居民到河北中小城镇安居乐业,构建京津和河北中小城市产品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居民在京津冀任何地方购房居住,都可以享受当地所有福利。武义青认为,只有当河北中小城镇郊区相对发达后,才会出现真正的“逆城市化”,进而带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主动向河北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