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阶段需要投入
“智慧物管平台的建设,加强了物业收费的透明化、物业服务的有效性以及多方沟通的及时性,确实强化了小区业主与物业之前的关系。”杨文梅评价道。
那么,当前什么样的小区适合智能化升级改造?杨文梅表示:“在硬件方面,小区至少要通光纤,而在软件方面则是需要小区物业的主动配合,以及其他诸如电信、电力、公安等多部门的配合。”顶秀青溪小区建于2005年,获得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称号,物业和业主方面都对智慧小区建设高度支持,被选定为北京市智慧小区示范工程。
她介绍了顶秀青溪的改造过程:“虽然这个小区的环境很好,但实际上小区建设之初连光纤都没有接入,在智慧改造升级过程中,协会首先就帮助协调了光纤接入工作。另外,小区安防系统正在加强,原来小区只有围墙周边有摄像头而园区内部没有一个摄像头,此次一期建设,园区内部共增加了9个摄像头,所有新旧摄像头都将集中联网,图像集中传输到中控室的显示器上,加强对小区周边及内部公共区域进行安全巡视,从而更加保证了小区业主的安全性。”
智慧小区改造过程中资金又从何而来呢,业主需要投入吗?杨文梅回答:“目前小区业主没有一分钱的投入。顶秀青溪改造的费用是通过政府督导、协会协调行业资源以及物业公司的付出,才确保了一期建设的开工进行,帮他们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另外优博慧APP的开发公司目前也是在贴钱,他们希望通过先期投入来获得大量用户,带来之后的盈利。所以我们要根据业主、物业需要,不断开发小区的盈利点,形成小区的经营模式,如在线商城、房屋租赁、智慧医疗等。通过释放人口红利,将这些收入投入智慧小区建设,从而提升服务品质,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关标准将出台
顶秀青溪是首个北京市智慧小区示范项目,意味着北京智慧小区的“从零到一”。“现在有200多个小区在排队,想接入智慧小区服务平台。”杨文梅说。
然而想要实现规模化,释放人口红利,达到多方共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绕不过的肯定还是资金问题,北京有这么多小区,想要“智慧化”不可能一直由企业倒贴钱来做。正如杨文梅所说,需要不断开发小区的盈利点,再将收入投入智慧小区建设,才有可能形成可持续发展。
杨文梅认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非常重要。因为想要满足业主多种多样的需求,需要许多部门齐心协力才可以办到。还有物业管理如何从传统模式转换到新型管理模式的思路。”
一直以来,也没有切实的智慧小区相关标准。对此,杨文梅透露:“去年北京市住建委已经立项了北京市智慧小区技术规程,由协会组织专家在编写,预计很快可以发布。主要是通过设立智慧小区的星级标准,来形成一个相应的指导评价体系。不可能所有小区一下全部建设完成,但是可以逐级建设,达成最终目标。尽量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科技、智慧带来的便利。”
杨文梅希望,通过智慧小区项目的建设,响应党的十九大“智慧社区”的号召,探寻智慧小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科技改变生活,所有人都能在智慧小区中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
短期来看,刚刚落地的智慧小区示范项目在盈利方面尚是短板,不过若是达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凭着现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智慧小区未来的可复制性和规模化发展依然被业内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