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省土地面积倒数第二的城市,当面临建设用地接近“天花板”时,盘活存量土地成为中山市破解用地瓶颈的主旋律。
日前,在中山市土地管理工作会上,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强调,中山必须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充分利用闲置厂房,促进产业转型和产城融合。
旧厂房变身商业中心
从中山北站出发,穿过中心城区前往众创金融街的路上,可以看到多处正在进行的“三旧”改造项目。
在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缕阳光打在写字楼的玻璃上,折射出五彩光芒。这是中山享负盛名的“银行一条街”,如今进驻企业已达到300多家。
谁曾料想,10年前,这里还是三家印刷厂。改造前,该片区总建筑面积6.3 万平方米,由于从事低端的制造加工业,该片区产出低、危害大、污染严重。
从2007年报建后,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项目便被列入广东省和中山市重点建设项目、全省服务业集聚区试点,成为利用“三旧”改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典范。
事实上,中山城区目前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均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位于兴中道与孙文路交界处的金鹰广场,也是其中一例。
这座商业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威力洗衣机厂。项目对面的“威力村”仍保留着以往的模样。
这些“三旧”改造项目不仅是中山城市建设颇具代表性的成果,也直观反映了中山市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
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山市在“三旧”改造项目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2016年,中山完成“三旧”改造项目44个,土地面积1328亩,新增实施“三旧”改造项目62个,土地面积1864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
老区连片开发助项目“羽化成蝶”
在已成熟的老城区中进行“三旧”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中山市历史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岐区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早在2009年初,石岐区就提出建设“三旧”综合改造试验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当年5月,市政府正式批准石岐区设立“三旧”综合改造示范区,并纳入全市市镇(区)共建服务业集聚区。
多年以来,“三旧”改造的号角在石岐区吹得越来越响。
今年,石岐区在过去的成绩之上,又谋划将星星点点状的项目“串起”,进行连线改造和连片改造,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在青溪路沿江片区,从康华桥底至兴中广场约3.5公里的沿江线上,分布了12个项目,占地面积共约660亩,其中近八成项目有改造意向。
据介绍,青溪路沿江片区改造初见成效后,将与“一河两岸”景观、沙咀主题公园、岐江公园形成良好互动,逐步发展为集商业、居住、娱乐、生态为一体的舒适生活区。
石岐区党工委副书记徐成彬表示,有信心通过“三旧”改造,实现石岐区城市有机更新,既保持旧城风貌、凸显石岐特色、彰显历史韵味,又能实现产业转型、提升居住品质、迸发城市活力,彻底改变老城区给人的房屋密集、道路狭窄、景观单一的旧印象。
新城打造城市新客厅
焦兰生强调,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之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把土地管理列为‘头号工程’、破解土地管理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
对于开发强度已近极限的中心城区而言,位于中心城区东北部,横跨石岐区、港口、东区、火炬区,面积达19平方公里的岐江新城,是未来中山城市发展的主力军。
多年来,总部经济、产城融合、理想城市这些概念都与岐江新城紧密相连。
时光追溯到2012年,中山就针对岐江新城片区提出相关规划。
今年6月《中山市岐江新城发展概念公众参与报告》出炉,这意味着岐江新城将作为中山“强心”战略和中心组团发展的抓手,被打造成为集文化、生态、智慧、宜居于一体的都市新中心和城市新客厅。
目前,该区域内4个镇区、11个社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1269亩,已经对面积达8608亩土地实现摸底调查,覆盖率达76.4%。按照规划,岐江新城将按照“精明开发”理念,实现城市空间、城市功能智慧布局。
未来,岐江新城将尝试把中心商务区、百货商圈及文化场馆、轨道交通、车站、部分市政道路、商圈店铺放在地下,把地面留给绿化和行人,形成有机的相隔、相邻、相聚关系,促成工业、服务业、住宅、公共设施的科学布局。
“岐江新城将站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高度,打造成彰显中山特色、岭南风格、时代气息的新地标。”这是中山市副市长、中心组团管委会主任高瑞生对岐江新城的期待。在他看来,岐江新城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得天独厚,是中山城市新客厅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