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26日发布报告称,2000年至2010年,东亚地区城市人口新增大约两亿人,大约36%的人生活在城市。得益于中国推动城镇化,东亚将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带位于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城镇化土地位于中国。其中,珠江三角洲已在2010年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带。
南都记者综合采访获悉,在城市间互联互通、规划协调及产业配合上,珠三角城市群与东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城市间互联协调不如东京
根据世界银行当天发布的《东亚变化中的都市景观》报告,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在内,东亚城市人口20 0 0年至2010年增加大约两亿,相当于全球人口排名第五的巴西。截至2010年,大约7.78亿东亚人生活在城市,相当于东亚人口总量的36%;而2000年前,这一比例为29%。
世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是东亚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力。报告指,东亚地区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带现有869个,其中,中国内地占600个;而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带有8个,其中,内地占3个,即珠三角、上海及北京。
就珠三角而言,不包括香港在内,由广州、佛山、深圳及东莞组成的珠三角城市区人口数达4200万人,比阿根廷、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的人口还多,超越日本东京,在人口和面积上均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带。
对此,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人口和面积来说,珠三角城市带肯定大过东京,但城市发展质量不如东京,需要提高。
他分析,珠三角是城市群、城市圈,但东京是大都市区,其特征有三:第一、通勤方便,城市之间互联互通,无缝对接;二、城市规划上互相协调;三、产业经由市场自由发展,并且配合程度高。珠三角这三点做得很不够,在产业的关联和分工上没有形成大都市区的形态。“目前珠三角只是行政分割,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比如东莞到深圳,医疗保险能不能通用?从广州到深圳,就学是否顺利?地铁城轨有没有通联?这些都是问题。”郭万达说,“目前广佛地铁有连通,深莞惠推一体化但无进展,而在垃圾处理上,都恨不得建到对方门口。此外行政分割,产业发展上各自为政。”
发展提升空间大
不过,差距意味着发展空间。世行报告也指出,东亚的城镇化才刚刚开始,今后数十年,东亚地区会进一步城镇化。
研究城市发展的世行专家阿布哈斯·吉哈说,2010年亚洲仅有36%的人居住在城市,未来数十年亚洲东部仍将继续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截至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有观点说中国城镇化和美国高科技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不无道理。”郭万达表示,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80%到90%,而中国仅50%多,发展空间还很大,尤其在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告诉南都记者,中国的城镇化不同于简单的城市化,农民不一定要进城,而是可以就地实现人的城市化,也就是在养老、医疗、教育乃至交通等方面实现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