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社会资本
亮点:
全面放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多渠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城镇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设施管护及城市供水采取市场化方式建设运营的比例分别达到98%、80%、92%、82%、23%。日前,向社会推介了第一批城市基础设施PPP 公司合营 试点项目共42个,总投资约710亿元。
做法:
抓好两类试点。一是行业试点。选择城市快速通道、城际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及共同沟、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为试点,力求试点一个,形成一类可操作的规范,为在行业全面推开提供经验。二是城市试点。对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积极性高的城市,开展推进PPP模式综合试点。目前确定了合肥、宿州、蚌埠等10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青阳县等4个县(市)作为试点县(市)。省财政统筹安排近2亿元资金补助各市县开展PPP前期工作,要求试点市县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公布一批面向社会的基础设施项目、建立一套工作班子。
抓好项目示范。对试点项目定期调度、加强指导,力求发挥好示范作用。目前,池州市“以市代县、厂网一体”试点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及时总结滁州市苏滁产业园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做法,用以指导全省产业园区建设。
编制操作指南。一是抓好项目分类。通过“使用者付费”实现合理投资回报的经营性项目,如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实施合资合作、特许经营。准经营性项目,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实施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组合。非经营性项目,如道路、桥梁、园林等,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二是严格准入条件。对水、气、路、园林及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和运营,根据投资总量、技术难度等要求,合理设置准入门槛,择优选择一批投融资能力强、既往业绩好、技术路线先进的企业。三是规范操作流程。围绕项目论证、实施方案等环节,制定操作流程,确保规范运作。四是编制法律文本。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在不同阶段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法律文本,科学合理编制并运用法律文件,确保项目成功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