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堵塞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不有效改善, 这将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
“出门坐汽车”、“走路不用腿”的时代,给人们带来了舒适便利的生活,可是随之而来的城市拥堵却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和效率。破解城市“堵”局,出路应在何方?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上路,让国内各大城市的交通不堪负荷,“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之叹弥漫于都市之中。各地政府在城市交通问题上也是花大力气,费尽周折,限购、限行等措施在各地相继实施,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交通堵塞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不有效改善,这将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
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主要来源于车辆和行人,显然, 车辆是造成道路压力的首要因素。
如今,很多城市进入了“拥堵时代”,不但上下班高峰时段堵,其他时间也不例外,“世纪大堵车”更是让人们记忆犹新。
2010 年9 月17 日,一场雨让北京变成了一个大型“停车场”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电子拥堵路段图几乎是“一片红”,市区内多条道路拥堵,这样的状况持续了9 个小时。
2011 年7 月18 日,南京出现了近10 年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当天下午5 个小时的超强降雨导致了全城交通完全瘫痪,即使距离不远,但花上3 至5 个小时也成了普遍现象。
2012 年5 月19 日,傍晚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广州多条主干道更加拥堵。天河客运站前,大批车辆被水阻断道路而无法顺利通行,不少准备离开广州的车辆和从沈海高速公路进入广州的车辆在这里交会,导致了车辆完全无法行驶的状态。
面对全国“大堵车”的局面, 各地都在积极的采取措施,希望自己的城市堵车现象能够有所缓解。
作为“首堵”,北京交通最大的挑战是对小客车总量的控制,对此,北京市采取了尾号限行,车辆限购,外地车进京时段限行等措施。随着小汽车摇号等政策的实施,一年增长近80 万辆机动车的“疯狂” 终于得到了有效遏制。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下一步,北京市将会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控制机动车总量的增长。
而在上海,一直采用“私车额度”拍卖的措施。由于每个月发放的额度有限,上海车牌被称为价格最贵的“铁皮”。竞拍结果显示, 沪牌最低成交价和平均成交价均创历史新高。据透露,上海如果不采取牌照管理等机动车增量控制措施,能达到300 多万辆,而目前的保有量为247.49 万辆。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治堵,那么着眼全国来说,交通拥堵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日前,《财经界》记者参加了2014 中国汽车论坛,在“达沃斯” 世界经济论坛上,针对城市交通问题多位国内外专家以及汽车生产商对此进行了讨论。
博斯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徐沪初表示,当前,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状态,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他说,道路交通压力想要得到有效改善,有三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方面,从经济上必须可操作,经济上不仅对于各方投资者来说,而且对整个城市交通当中起非常重要作用的司机、普通老百姓, 从经济上怎么能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这样一种城市交通的压力,以及解决城市交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第二个方面,从技术手段入手,一些大城市很多技术已经运用到改进城市交通管理上,比如说现在大家看到的高速路上的ETC 系统、自动收费系统,我们现在在很多城市道路上都能看到电子显示屏显示整个交通的状况,以及各种拥堵的情况,包括建议等等,还包括一些停车系统,在一些大城市里会看到很多大型停车场都会及时把整个停车系统、状况向大家反映出来。通过这样一些技术上的手段,实际上对整个城市交通的改进已经有了很大的帮助。第三个方面,政府在整个城市交通管理改善当中应该起的角色和定位。在整个城市交通管理提升方面,经济的问题用经济的手段解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涉及到广大不同主体,在这个层次上怎么通过政府在其中进行一个很好的角色定位,应该说对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是非常大的帮助。
来自上海大众的曹仁章表示, 第一,车。“我是造车的,现在消费者的车,越买越大,越野车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大,费油的车越来越多,我们能不能像欧洲、日本那样买小车,占地面积小,油耗小, 对道路的损害也小。”
第二,很多城市交通状况是人为的,德国在高速路上基本上没有右边超车,中国交通管理规定也是不主张右边超车,可是在中国你要不右边超车就没法行驶,大家都想走捷径,结果都走不了捷径。路面上堵车都关心主干道,实际上交通堵车微观路面也很重要,比如说国外大学基本上没有院墙,东柏林和西柏林很明显,东柏林没有西柏林那么多路,门口很堵车,微观循环也是很重要的。现在主张信息共享, 所谓GPS,还有停车、交通拥堵信息共享,这个只能从局部解决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限行限购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办法,简单的“限”不如提高拥堵路段出行成本, 促使政府优化配置地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注重提高公共交通的效能。
当务之急更是要改变道路规划思路,同时,在现有基础上对干道流量进行合理分流分配,比如在目前最拥堵或者说交通压力最大的主干道之间修更多的支线道路,从而将新增车流以及现在最拥堵道路周边的车流吸引到这些新修道路周边,并有效地为主干道分流,使城市所有道路的交通容量趋于平衡, 从而达到减少拥堵的目的。
在此次论坛上来自各方的专家说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想法。大家建言献策,共同“治堵”,都希望未来中国的道路可以畅通无阻,“大堵车”现象将不再频现,人们再也不用为交通拥堵而感到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