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躁,很多地方定指标,说我们多少多少年要把我们的城镇化提高到多少多少,我们到一些地方去,可能这个城市人口只有60万、70万,说我们未来几年之内要达到200万、300万,急于求成,但是有时候不切实际的急于求成会造成病态的发展。
自卑,求洋,其实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过去我们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我们城镇化发展国家中把很多西方的东西拿来,走了很多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短视:很多地方城镇化规划换一个领导换一种思路,这是相当普遍的问题,不可持续。
失衡:硬件和软件不协调,高楼大厦建的很好软件跟不上,经济和社会失调,城乡失调,所以出现了,看我们中国的一些城市,看那些高楼大厦已经到了欧洲的水平,但是看到棚户区就是非洲的水平,说你是欧非共同体。
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健康发展,实际就是针对不健康、病态的发展提出的。
2、《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提出了一些基本内涵,要素的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要素更多是从经济的角度,而人的城镇化是软性的。
3、《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蓝皮书提出了健康城镇化五项基本要求特征,刚才黄锟也介绍了,水平适当是静态的东西,速度适中是动态的,所以我特别印象就是把速度的问题提出来了,把一些差值算进去,这是非常好的。
4、局部和全局结合,当下和长远结合,构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指标体系,我当时做那个项目的时候想,能不能有个好的指标体系,并且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对35个城市做了一些分析和评价。
5、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结论,分析发现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这个城市的行政级别之间存在着关联性,我当时也仔细看了指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很有意思,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对将来更好的促进我们城镇化健康发展很有意义。
最后提几点建议:
1、毕竟是个初次指标体系的构建,难免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希望下一步继续完善,因为刚才说,成都感觉不错啊,为什么排到后面?可能人家就会质疑,比如说我看里面讲人口承载力问题,能不能一个城市不仅提出环保的角度,还有资源的承载,比如北京水资源的问题,资源的承载力能不能反映进去?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
2、因为时间精力的问题,做了35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等,能不能选一些省或者地级市,因为地级市的农村更多,更能反映城镇化的过程。
3、希望我们更多关注行政区划对城镇化发展的研究,因为现在显然行政体制,城镇化过程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行政区划对城镇化有些什么影响,也需要做一些研究。
我们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行政改革研究基金,今后我们也希望关注和支持城镇化相关重要的问题。期待下一部能够看到我们课题组,能有更好、更多的成果,共同对我们城镇化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