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月12日至13日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立足北京实际和特点,突出“京味儿”,确定了本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国有企业、科技体制、教育、行政审批、城市管理等领域成为改革主战场,明确了57项改革要求和任务,四方面举措破解“城市病”难题。
《决定》共57条 “京味儿”是亮点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作《决定》说明时说,《决定》共17个部分57条,充分体现北京特点、首都特色,有“京味儿”。按照中央“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的改革总体部署,立足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具体实际,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求把本市正在开展的改革和目前已经具备条件、形成共识的改革写深写实,把具备实践经验和已经试点探索的好做法、好经验转化为制度设计,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首都篇”。
郭金龙: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力求突破
郭金龙在总结讲话时说,要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履行好首都工作职责、做好“四个服务”,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无论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历史必然、大势所趋,是推进首都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郭金龙要求,以解决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力求取得突破。
在破解制约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上要有新进展。解决人口过快增长、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具有首都特点的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切实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在保障改善民生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上要有新成效。统筹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把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郭金龙强调,要以实干求实效,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变为首都的生动实践。全市各区县各部门都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进行利益格局调整。对于一些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认真试点探索。对中央职权范围内的改革,不能抢跑,不能自行其是,对属于地方责任的领域,要不等不靠不拖,加快推进,率先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
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体现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时代特征的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表
近两年: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适时推动其他领域改革。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首都改革10大任务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
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推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
促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
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机制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4、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