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不能少数几个城市‘生病’,全国‘吃药’,而应该把调控工具交给地方,哪个地方生病了,可以自己‘配药吃’。”
昨天,“清华管理评论”大讲堂走进深圳,邀请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登台演讲。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的观点,获得热烈掌声。
把房地产调控工具交给地方
仇保兴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在房地产政策上的一个鲜明转变,就是房地产要回归“居者有其屋”的基本需求,“房地产绝不能成为炒房者的天堂、过度投资的渠道。”
一直以来,房地产调控因为“越调越高”被老百姓揶揄为“空调”。如何做好房地产调控?仇保兴认为,调控模式应该是化整为零,可以通过房产税、房地产相关法规的出台,把调控的责任、权力和工具交给地方。“任何房地产问题都是局部具体问题,应该具体解决。”“不应该少数几个城市‘有病’、全国‘吃药’,而是哪个地方生病了,可以自己‘配药吃’。”
智慧城市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正在我国兴起,有专家统计,全国至少有上百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在回答如何建设“智慧城市”的提问时,仇保兴表示,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仇保兴认为,我国城市面临的大问题是“未老先衰”,水污染、雾霾、交通拥堵等西方发达国家“老年城市”才产生的问题,我们现在就已经产生。这时候,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偏离这些城市发展急切的需求,物联网、大数据等一切“智慧手段”都应该围绕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展开。
“智慧城市建设还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信息共享。” 仇保兴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城市花数十亿元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可是最后所有的信息却汇集到公安局领导的办公室里,“这个领导忙得没时间看,所有在路上跑的车子却看不到信息,这个系统不是‘白搭’吗?”
仇保兴说,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打破部门壁垒,真正实现数据资源公众共享。否则将智慧城市建设搞成了“关门智慧”,就偏离了建设的方向。
不应盲目建设“新城”
一座新城镇的房子修得很漂亮,但社区却人迹寥寥,这种情况已在我国多地出现。仇保兴提醒,在健康城镇化过程中要守住一些底线,其中之一就是不应盲目建设“新城”,防止出现“空城”。
仇保兴说,世界上有两类“空城”,一类是产业转移而出现的,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底特律。第二类是“中国特色的”人造空城,其原因与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的盲目冲动和对城镇化的依赖有关。
“我们总以为城镇化率可以无限提高,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根据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在2030年前城镇化率将保持在65%左右的峰值。”仇保兴认为,健康城镇化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互补协调发展、紧凑式的城镇空间密度以及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