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和武汉的城市进步,都应以人为本,注重人居环境的良性提升。
潘家华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城市集群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市民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他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从龙头城市、新城市到城市圈层的结构,城市集群的空间布局都已经相对完备,初具雏形。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发展要借鉴长三角、珠三角城市集群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部地区大有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
潘家华强调,城市群的发展,各城市间要避免无序和恶意的竞争,避免产业简单的、低层次的重复,城市形态的简单构建。“竞争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方面。这对于我们城市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有益的”潘家华讲到。
人居环境的改善体现在哪些方面?潘家华80年代曾在武汉学习、工作和生活过。他以武汉市和东湖地区城市化发展为例“解剖麻雀”。
潘家华讲到,东湖地区一直以来天蓝地绿,自然环境不错。但地区的人居环境不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也包括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环境。这就涉及到城市规划和产业选择、发展的问题。目前,东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建设体系建设,污水处理,水系的互通,都做得非常好了。还要考虑附近的生活设施配套,比如学校、医院等也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
“武汉这样的地区形成雾霾,这确实值得我们警惕了。”潘家华说,以前东湖地区环境承载量大,落户了钢铁等各种产业。随着产业扩张、城市发展,现在就对城市生态有了挑战。“这就需要企业转型升级,倡导居民绿色消费来共同改善”潘家华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