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特殊问题应重视

时间:2013-12-06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鄂西的恩施州和宜昌市的五峰、长阳等10县(市)。同时,省内其他部分县(市)还散集有十余个民族乡(镇)。区域内集老、少、边、山、库区为一体,大多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生态环境、区位交通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截至2012年底,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率是3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区域整体性贫困与农村群体性贫困并存,城镇化建设中的特殊性问题突出。

特殊性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是经济总量小,赶超发展能力不足。从总量上看,2012年片区GDP占全省的比重仅为2.2%,比全省13.4%的增速低1.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速度和投资增长速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赶超发展能力不足,差距在逐步拉大。由于经济总量小,财政入不敷出,贫弱的地方财政不能给予城镇化建设足够的投入。

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反哺农业能力不足。片区工业发展起步晚,工业化水平低,2012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1%。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第二产业低21.2个百分点。工业基础薄弱,没有骨干产业支撑,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不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的机会不多,实现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十分有限。

三是城市规模小,以城带乡能力不足。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内缺少带动力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仅有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由于城镇规模小,缺乏发展极,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低,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弱,难以带动周边县城、城镇、农村的发展。区域内还没有建立起统一、开放、畅通的市场体系。区域、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城乡收入比为3.26:1,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5:1.片区内各县市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差距。

四是农村贫困现象突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一方面,农村贫困面广量大,绝对贫困现象突出,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片区现有贫困人口196.4万人。另一方面,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低,相对贫困现象突出。2012年,片区农村人均纯收入4571元,仅为全省7852元的58%。

五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加之自然灾害频繁,抗灾能力弱;道路交通网络尚没形成,存在县际公路未联通、公路等级偏低(四级及以下)等问题;城镇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供、排水系统以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后续的设施运转资金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标准和覆盖率仍然较低,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没有根本解决。

湖北省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及时出台了《关于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以“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为总体要求,以“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两增同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不断推进湖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特殊性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解决问题的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作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关键,以造福人民为目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突出人文关怀,特别是民族地区要根据本民族的人文特点,因地制宜,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改变“重物轻人”现象。

二是坚持产城一体。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吸引人口、以人口集聚带动发展是城镇化的本源意义。产城一体、宜业宜居就是园区发展和城市建设统筹协调,既不能工业围城,也不能产城分离,而是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合理配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各类用地,提升城市集聚产业、吸纳人口能力,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小区集中,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业转移,明显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文明程度,享受城镇化的成果。

三是坚持绿色生态。尊重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强化生态保护,促进城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积极探索在生态文明引导下的城镇发展模式,建立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空间管理制度;在乡村建筑中挖掘利用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大力扶持特色文化名村、名镇的建设,营造怡人的农村景观环境;鼓励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发展从注重外延扩张向集约高效转变。

四是坚持规划指引。目前,湖北省民族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地区城镇体系规划为龙头,县(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为骨干,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支撑的城乡规划体系;建立以控制性祥细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管理机制,下一步将严格实施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市政公设施黄线、公共服务设施橙线等“六线”管理制度。

五是坚持彰显民族特色。“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和文化观念,常常寄寓于该民族、该地区的居住文化之中。而由于地理、历史的不同,居住文化又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建设新型城镇化一方面坚持传承优秀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地域特色,体现民族文化元素,吸纳民族文化特色和地方风景特色,努力建成了一批具有规模效应和聚集能力的节点城市,着力打造了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新型城镇;另一方面,强调结合自然环境和建设条件,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彰显城镇民族特色,实现城镇化从”千城一面“向更加注重传承民族类文化、凸显城市特色转变。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要根据自己的特殊文化、特色产业和特有资源情况,或以历史文化模式,或以产业优势模式,或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模式,或以几种资源配置复合模式等,通过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促进不同区域的快速发展。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赵俊 胡贵玉 付建国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特殊问题应重视 的资料
· 山东将建"一张图"信息平台 卫星实时监测城市规划 [2016-06-16]
· 打破“村村点火” 推动城市规划高度集约 [2016-06-16]
· 李群:高标准、精细化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2016-06-13]
· 2015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6-05-31]
· 徐振强:智慧城市生命力在于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协同创新 [2016-05-30]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