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振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如何正确把握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机遇,让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各级政府面临着考验与挑战。在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浅见。
一、城镇化建设应坚持规划先行,谋求长足发展。城镇化建设既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更要为今后发展开拓空间,可以说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因此各地必须以科学长远规划为指导,有序衔接,扎实推进。规划的编制,要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原则,邀请专业机构参与,并通过专家、群众等多方深入细致的论证,保证规划的领先性和可行性,确保一次投资长久受益,避免重复投资与资源浪费。同时,也可让群众透过高端规划,看到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以及长远意义,看到美好的生活前景,从而自觉支持、配合、参与城镇化建设。
二、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村庄及群众利益。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改善农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设新型社区、优化群众居住环境的基础上,着力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加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中、集约发展,以此来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带动新农村的发展。尤其应重视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村庄储备商业网点、工业园区等后续发展空间,保障村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三、城镇化建设应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村情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发展优势不同,城镇化建设涉及面广,易触及诸多矛盾,因此应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原则。对于不同村庄,应当区分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搞一刀切。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结合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项目,全面开展城镇化建设;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地方,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力求“先建好一区、再带动一片”,通过典型示范,为条件、基础、资源相类似的村庄改造积累经验,提供范例。
四、城镇化建设应顺应民意,完善配套。城镇化建设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大转变,因此在新社区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需要,建筑设计风格简洁大方、建筑立面丰富并能体现特色风貌的社区,同时,一定要努力完善供热、供气、教育、社区中心服务站等配套设施,方便群众生活,将好事办得更好,办到群众心坎里,这样才能取得群众的广泛支持,才能保证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城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所需,民心所盼,也是村庄发展及群众生活实现大跨越的难逢良机,虽然要面对诸多现实困难,要迎接诸多挑战与考验,但只要坚持科学长远规划,高标准建设,就一定能够推动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