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人民日报:特大城市人口数量为何屡屡突破规划目标
处处要“与人较量”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撑,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坐地铁上班,车上人多得连个空隙都难找,常常要等两三趟才能挤上去,上了车也很不舒坦,卡在人缝里,动弹不得;
去餐馆吃饭,不管风味的、家常的,基本上稍有点名气的都要等位,为了吃一顿排上个把小时,再正常不过;
生病去医院,挂号好像“打仗”,好不容易进了医院,床位往往人满为患,头疼脑热只能被安排在走廊里输液;
看上了新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房子数量有限,想买的人太多,得按照开发商定下的规矩,预存一大笔定金,参与摇号;
…………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来说,现在自己的“衣食住行”似乎正变得处处要“与人较量”,而这与近年来首都人口“屡创新高”密不可分。北京市统计局9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与2005年的1538万人相比,短短7年间增长了530多万人。
不只北京,人多也已成为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老百姓的共同感受。201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2380万人,比2011年增加33万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人口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0万人迅速蹿升到2012年末的1054.74万人;广州的人口更是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不到1000万人,迅速增长到“六普”时的1270多万人。
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并非中国独有。有研究指出,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集中化、大型化。纽约人口从1950年的1234万,增长到2010年的2010万。东京都市圈1950年人口为1127万,到1965年翻了一番,2010年则增长到3693万。发展中国家大城市人口增长更为迅速,2010年,新德里人口达2194万,墨西哥城人口达20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