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天津城市规划:城市精细框架下的内核动力

时间:2013-09-05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开栏语

天津,东临渤海,北有盘山,有着6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海河,蜿蜒72公里,从城市中间穿过,五河交汇,湍湍入海。

天津,它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它还是一颗美丽的“渤海明珠”。

如今的天津,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横架长空,一条条高速路四通八达。天津的美,跃然入心。

美起来、亮起来的天津,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座城市新生的搏动,品味“巨变”二字的真实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城市的更新、文明的凝聚使天津犹如一块磁石,吸引了我们关注的目光。

于是我们北上,行走,以记录者的视角走入这里,寻找蜕变答案的同时,期待与市民朋友们一起,品读天津启示。

题记:

从宏观到微观,将观察的坐标放置于天津的现实语境中。

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天津城市风格形成脉络中,强有力的城市规划一方面依据城市定位对城市功能、城市未来架构框架,勾勒蓝图;另一方面,规划思想的内核动力,还为一系列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确定性、专一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

2013年,9月1日。初秋,天津。

33岁的王琴带着孩子又一次来到文化中心。湖边,秋风习习,阳光洒进湖面,温柔安静。孩子拿起小小的面包屑,不经意间掉进湖里,一条金色的小鱼很快从水里跃起,轻轻一触碰,把小面包屑吞进肚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孩子笑得咯咯出声,王琴也随着笑起来……湖的另一端,小岛上芦苇轻轻摇曳,不时小鸟掠过,轻轻停在树枝上。在静好的周末时光里,人们欢喜着依次前来。

此时,碧蓝之下,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宛如3粒珍珠,静静簇拥在天津大剧院的一侧。

“这里是去年刚刚启用的天津文化中心,它可是我们的‘艺术殿堂’,我们常常带着孩子到场馆里,读书、品画,了解更多的历史和人文,很多天津人都非常喜欢它……”王琴笑着说着初衷,传递出一份小小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话里的天津文化中心,却是历经多年建设,面向世界公开征集规划方案就达200多份,来自12个国家的40余家设计单位参与文化中心各个阶段的设计方案竞赛,最终确定中、德、日、美4国方案设计的天津最为重要的公共文化中心。

它的到来,仅仅只是天津多年城市蜕变、收获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在天津的城市版图与城市格局里,这座活力之城,正用多年时间为民众打造出一个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建筑更优美、城市风貌更多样的北方经济中心。

在变化的岁月里,精细化、高标准的城市规划无疑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这盘棋中,最为重要的一颗棋子,落子,发力。

150天“抢”出的119项重点规划

规划思想力的强弱不仅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潜力,也决定了一座城市发展的方式与速度。

在天津,顶层设计里的精神内核里,以规划大会战为新一轮上升轨道的发端,随着119项重点规划编制的亮相,不仅完善了天津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还为这座城市的未来格局,奠定基调。

初秋中的天津,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裂变。

静静的海河边。一组漂亮的建筑群,跳入我们的视野。蓝色的天空下,红色的坡顶、橙白相间的立面、白色的勾边,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原来这优雅的建筑组群,就是天津中心城区的核心城市空间——津湾广场。

从海河对面往津湾广场望去,红顶、白窗,一层一层向上延伸,任何一个角度望去,津湾广场都很美。“这简直就是一件建筑的艺术品,好像一幅画!”一旁的游客一连说了好多赞美的话。

言语间,细细打量这一栋栋河边的建筑群,你会发现,沿海河由北向南的建筑区域,在我们所有人的视野里,形成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一个精致的“V”形不仅让海河看起来更为宽阔,高低不同的建筑群落,仿佛延展着所有人的视线。

其中,屋顶天际线的第一层次是“V”字形的底部,其建筑为红色坡顶的沿河多层建筑,建筑体量及尺度与解放北路现有建筑协调,总体高度在24米左右,尽管总体高度确定,但其中的每一栋多层红色坡顶建筑其高度也有区别。

第二层次则为高度90米左右的建筑,以此构成城市中高尺度的轮廓,架构出“V”形空间的中间尺度;而第三层次则由超高层建筑构成,高度超过100米。

三个层次错落有致,分成不同的空间距离尺度,在架构出津湾广场立体美感的同时,足可见其规划用心。

而这,就是“美丽天津”建设最为核心的部分——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为一座城市,谋篇布局。

至此,一系列围绕规划的“提升工程”全面启幕:

编制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让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天津围绕全新的城市定位,经过科学论证和社会公示,编制完成《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明确滨海新区“一核双港,九区支撑”的发展策略。而此后亮相的《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条例》还通过天津市人大立法审议,在全国率先确立了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法律地位。

启动重点规划编制,全面步入提升通道。2008年,天津规划局成立重点规划编制指挥部,打破按层、分级编制规划的传统思路和工作组织方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启动大规模、集团式“规划大会战”,用150天时间,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包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区县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专项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等在内的119项规划成果。

在这场战役里, 119项规划成果一举为天津落实国家战略、引领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坚实规划保障的同时,其规划支撑作用在随后的几年里开始全面彰显,天津城市载体功能全面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是天津独有的城市特色。为了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进行专业化、集中化、精细化、特色化管理,天津还从总体、分区、控规、建筑四个层面,研究确定了保护规划框架体系。同时,编制完成了中心城区30余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悄然彰显了天津的历史文化特色。

而同步推进的,还有天津市工业布局、滨海新区九大功能区、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等规划设计,这些“智慧作品”不仅为大项目的落户天津提供空间保证,还优化产业布局,引导高端产业集聚,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换代。

如今的天津,其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已形成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规划强力引领,天津迎来多赢格局。

“规划实验”后实现丰富的“规划储备”

精品意识是天津规划的精神内核。

在实现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同步推进的思路里,天津规划者综合考虑功能定位、建筑特色、环境协调等诸多因素,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确保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块绿地、每一个社区,都是“作品”。

而微雕间的“天津规划”,在深刻改变一座城市发展格局、城市风貌的同时,对接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营造出更为宜人的公共空间,叠加民众认同感和幸福感。

在天津,一栋栋暗红色、深灰色的欧式风情建筑一次又一次地吸引住我们的眼光。

绿树、红墙、大理石墙裙、高高的尖顶、白色的窗棂、黑色的亚光漆大门,组合成端庄而大气的城市色彩。雕花路灯、果屑箱、坐椅、行道树等城市家具的色系也基本一致。整洁,大方,端庄,优雅。学校、花园……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艺术品”。这里,就是被天津规划确定的唯一一处具有居住功能的风貌保护区——泰安道五大院。

走入得越深入,我们的惊讶也越多。为了形成统一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空间,这里的每一栋建筑其墙面选择的颜色、用材、窗户的比例,线条的长度、墙裙的高度、匾额的尺寸和规格,甚至路灯和果屑箱的款式、人行道的颜色、行道树间的距离……早在规划中就被确立,就连建筑墙面中的勾缝宽度和颜色等细节也被详细地明确下来。

精品意识,强力贯穿每一处规划细节。

“天津规划实验”,步入快速通道。

在实验中,天津将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细分导则、城市设计导则有机结合起来。14个凝聚了天津规划人连续数年、无数心血和智慧的《天津市规划设计导则》、《建筑外檐色彩提升导则》、《居住建筑风格及色彩组合导则》等规划导则依次出台。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部部有着纲领意义的导则在一举框定天津城市建筑形态、城市风貌形态的“天津模板”的同时,开始引领此后天津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中的诸多刚性细节,并为一座城市整体空间发展和城市风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规划基石”,实现丰富的“规划储备”。

细细翻阅一部部导则,不难发现,导则不仅从建筑特色、建筑高度、广告牌匾、幕墙比例,对居住、商业、办公、工业等各类建设设计提出具体控制要求,还特别对主要河流、公园周边的规划建设项目,制定出其配套的建筑高度控制导则,通过有机的衔接过渡,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

“天津规划馆内看到的每一张图纸或者是模型,都能在已建成或已改造的区域内找到现实模本。规划图纸上看到的模样,也就是建筑的真实模样,甚至连窗户位置、比例,匾额的位置、大小都基本确定,这样可有效确保公共空间整体风格趋于一致,但又不标新立异!”天津规划馆内,这是令每个来参观的天津人自豪的话语。

宏观规划加入微观元素,天津精细规划的脉络里,以顶层设计为关键词,凸显出积极的统筹力、推动力、生命力。备受关注。

规划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城市风格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天津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实现技术审核与行政审批“两线”并行。体制机制的梳理和架构,是其规划思想能一以贯之的制度保障。

如果说实现“精品规划管理”是天津城市风格逐步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内核,那么在这里,一个以“一个平台、一套标准、三级管理、二级监督”为核心的规划管理体系,还为规划转化,实现从图纸到建筑成品的“零误差”,密织出一张提升规划执行力的“制度保障网”。

按照天津思路,天津首先搭建城乡规划业务审批管理平台。在这个有着“一网通”之称的平台里,同步实现全市域、全系统、全事项、全过程网上办公,并对全市所有城乡规划许可审批事项网上实时在线运转、管控和监督。

与此同时,天津还建立并实行城乡规划市、区(县)、镇(乡)三级管理。其中,天津市规划局重点履行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职能,各区县规划(分)局重点履行实施性规划管理职能,乡镇设“派出机构”负责响应工作。

不仅如此,在天津规划的“两级监督”中,天津市规划局和区县规划(分)局都分别设有执法监察机构和执法检查队伍。在全市域、网格化监管机制里,推进以街区为单位的网格化区域巡查责任制,实现分级负责。其中,区县规划(分)局主要负责本区域规划实施监督,而重点建设项目,则同步实行天津市局和区县(分)局两级共同监督。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导则实施效果,天津还利用“一网通”系统。以导则为指引对全市城市风貌特色有效控制,通过业务案件会审,外檐材料实样移交、外檐管理定期巡查、现场施工督导等多项保障机制,对城市建筑外檐逐一提升。

“我们一直期待通过简化整合建筑顶部造型,准确把握建筑的色彩,有效控制建筑材料,突出和强化城市建筑组群的合理性,从而形成天津以风貌建筑为精华,以现代建筑为主导,整体多元融合,分区特色凸显的城市面貌。”天津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初衷。

而按照天津市规划局的有关数据显示,如今的天津已为3000多栋城市建筑的外檐实施了提升工程。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天津城市风格雏形初现。

本报记者 康庆 袁弘 摄影 于谭阳

(原标题:天津规划:精细框架下的内核动力)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天津城市规划:城市精细框架下的内核动力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