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昆明建成区范围内,建成近9500余公里排水管网,其中市政管网2500余公里,其余7000公里为小区、单位排水管网。2500公里市政管网,昆明排水公司现直接管理的市政排水管网为448公里,其余管网的管护没有明确具体责任单位。
不明确的管理主体给管网的维护、保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此次水淹较严重的海屯路片区,原来是靠天然沟渠排水,近年来变为管网排水。但在附近大塘子村,却有300米的排水管道无法穿过,使得这个排水管道变成一条断头管道,而这一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还有的地方修建公路时下穿河道内管网较多,占用排水空间,影响了河道泄洪。
昆明河道大多失去泄洪功能
7月19日早上,记者看到昆明市盘龙江的水位达到历史最高位置,大量河水从江中涌出,淹没了两边的河岸。昆明的许多老居民表示,“从未见过盘龙江的水,涨得如此恐怖!”
据专家介绍,昆明市几年前曾做过防洪规划,盘龙江的防洪标准是昆明范围内最高的。然而此次大雨暴露出,盘龙江经过那么多年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其泄洪能力被大大削弱。
“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做得再好,如果河道不畅也等于零。”赵思东说:“如果河道不通畅,雨水无法排入滇池,即便城市内修再大的排水管道,最终雨水还是会被倒灌回路面上。”
“昆明城区原有的10条河道,绝大多数在过去40年中,要么被人为挤窄,要么被填埋、被占据、被覆盖。”云南地方志学者何兴庚说,比如流经北市区的金汁河是昆明城区仅次于盘龙江的第二大河,过去主要功能是灌溉和防洪,但却被多次“瘦身”改道;与大观河连接的西坝河,多年前就被覆盖,上面建了商铺,成为一片商业区,致使这些河流在这场暴雨中没有发挥防洪作用。
昆明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城区多数河道行洪能力低,淤积阻塞严重,造成过流不足,排水不畅”。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河道附近违章建房情况较为严重,大量的泥沙、杂物及垃圾冲入河道,阻断了流水,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这些部门没有尽到监管职责,以致小患变大祸。
重地上、轻地下的“面子工程”何时了
这几年,昆明的城市改造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昆明道路景观提升、城市管网改造、地铁线路施工等工程同时进行,部分城市道路反复开挖。“这边在修路,那边在拆迁;东边是待建废墟,西边是新开工地”。有网友总结:“开挖六年,干旱四年,一夜雨让昆明现出原形,黄水漫春城,全城大瘫痪。”
有专家指出,目前城市规划的人为因素太多,城市领导更替频繁,造成许多短期行为,各级领导过分追求政绩,追求短期效应,却不注重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城市规划建设考虑不周全,缺乏系统性,不考虑城市整体功能的完善和安全。
“放着地下严重的恶疾不去‘治疗’,却在脸面之上反复‘美容’。很多城市规划气势恢弘、蔚为大观,‘看上去很美’,实则物质化、形式化、功利化倾向明显。”李春光说:“城市规划成为攀比政绩的工具。只注重看得见的地表建筑,却忽视了地下设施的建设。城市快速发展中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多,政府更愿意把钱花在看得见的地方。”
令人担忧的是,此次水灾还暴露出,昆明水灾预警与灾后的危机处理系统缺失,由此导致市民灾难应对能力较弱。此次水灾,没有提前的水灾预警,第二天一早全城拥堵也没有及时通报,有些遭灾地区请求政府救援,也被告知没有人手。
目前,城市中有大量的地下商场、超市、车库,此次大雨淹没了一些地下商场和超市,一些企业主损失巨大。还有不少地下停车场被淹,造成机器设备损坏,个人损失严重。
这两天,昆明各修理厂和车商都忙碌不堪,保险理赔员的工作量激增。截至7月22日,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及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下属的两个保险点的涉水车就达3000余辆。面对高额的修理费,许多车主直呼“伤不起”,不知自己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
为此,一些司法界人士认为,“应该建立健全官员问责制度,真正将其落实到实处,保证城市地下设施的质量及安全。”
“至于赔偿问题,主要看是否存在不作为和失职,如果因为排水系统的设计或施工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和政府相关单位就应对此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位司法界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