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距今已近过去了五年,美联储在上周也宣布准备退出为了应对危机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但紧接着又传出了底特律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而这已经是2013年以来美国第四座宣布破产的城市。破产这个词一般用于某个公司或个人,最近几年却屡屡和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城市破产在西方并不是只有美国一家。现在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全球各国破产的城市。
2013年7月18日下午,美国汽车工业的标志汽车城底特律申请联邦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主角。
1908年,福特T型车在底特律首次下线,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汇集了美国几乎全部汽车厂商的底特律成为了世界汽车之都。
底特律这座汽车之城在上世纪50年代的巅峰时期曾有近200万人口,现在却只剩下三分之一。它的破产与其说是经营不善,更多的是美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一个牺牲品———前有来自日本的丰田本田进攻,后又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低迷。支柱产业汽车业的纷纷迁出导致的产业空心化无法弥补,破产也只是早晚的结局。
过去的一两年里曾有新闻报道中国人在底特律的房地产市场“抄底”——房价最低甚至只有1美元。但是房产税的存在以及更令人头疼的治安问题让“抄底”底特律显得不是那么的妥当,而这次底特律申请破产毫无疑问证实了这一点。
风景如画的意大利似乎很难和破产联系到一起。但作为陷入欧债危机中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2012年7月《每日电讯报》曾报道称,至少有十座意大利城市陷入破产危机,其中就包括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岛的帕勒莫。
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意大利各城市政府只能削减开支,导致学校无法在秋季正常开学,而原本的旅游胜也因为到处堆放的垃圾无人处理而变得臭气熏天。
同样深陷欧债危机西班牙也有不少城镇面临破产危机,而市镇官员的应对方式各有高低。小镇海德拉的镇长主动放弃薪水,同时还号召小镇居民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帮助小镇打扫大街、清理垃圾、疏通下水道、绿化公园。随着主动帮忙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小镇运转倒也安然无恙。
而同样的情况下西班牙另一个城镇的方式就"古典"得多:为了刺激消费,西班牙小镇圣地亚哥大镇宣布已经退出流通长达十年的旧币“比塞塔”恢复使用。获悉旧币“复活”的消息之后,当地民众纷纷翻箱倒柜地找出这些昔日的“废纸”到镇上的店里消费。
相比于西方国家,日本的地方政府面对破产危机时显然想法更为"高明"。2012年,为了解救濒临破产的财政状况,日本大阪的泉佐野市长提议出售城市冠名权,冠名费用于补贴财政支出。可惜这件事由于遭到当地居民反对而不了了之。
相比于前面提到的城市,曾经有两个国家都一度面临破产的境地,其中之一就是深陷欧债危机的希腊。由于政府财政的巨大赤字,希腊不得已借助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款才得以度过危机。但这笔援款的附加条件削减政府支出遭到了希腊民众的大规模抗议。抗议期间希腊的财政支柱之一的旅游收入受到了极大影响。
冰岛原本是个以渔业为主的国家,但上世纪中后期在国家扶持下,以国有的三大银行为主的冰岛金融业开始飞速发展,冰岛也得以成为全世界生活水平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
冰岛陷入危机是在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冰岛三大国有银行背负了天额债务——相当于冰岛GDP的12倍。与希腊的情况类似,冰岛也是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国和瑞典的借款得以远离破产的境地。但对于国有银行投资失败背负的债务要国家来偿还这一点,冰岛民众也颇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