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三区”拉开发展框架
在物理学上,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所发生的作用力,与他的质量成正比。济南要对全省和省会城市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总量,还必须有充足的空间体量。
新一轮的济南城市总体规划,将济南发展战略确定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从而形成“一城(老城)三区(东部新区、西部新区、滨河新区)”的城市发展格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达1056平方公里。在采访中,许多人对记者表示,相较于摊大饼式的发展,济南的城市发展框架由此拉开。
在“东西南北中”发展战略中,相比于相对成熟的“东拓”和“中优”,“北跨”和“西进”是需要全力推动的方位。
2012年,济南市全面启动“北跨”战略,建设济南北部新城。
5月14日,当我们来到天桥区新材料工业园时,这里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的齐鲁科技城投资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这个今年刚开工的项目“三步并作两步走”,原打算后年竣工,但在明年就能投入使用,将打造成科技孵化平台,利用济南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吸引中小微科技企业入驻。这个高科技园区将达到什么效益?园区内的胶体材料公司很能说明问题,这个山东大学参与创办的企业,年产胶体材料仅有50吨,销售额却高达50亿元。
“北跨”是一个后发战略,其后发优势就在于能够借鉴发达地区已有发展成果,在高起点上进行高速度赶超。利用济南科技人才资源富集的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北跨”漂亮的一笔。
“北跨”还承担着济南总体发展的一个重任,就是接收主城区迁移而来的工业企业。这是主城优化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北部加快发展的机遇。位于济阳的济北开发区,以不到5‰的面积创造了全县4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商河县则在做好各方面准备,积极迎接济南炼油厂的到来。
北部各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并不是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而是对项目具有严格的环保要求。商河县委书记姜涛对记者说:“商河作为省级绿化县,对每一个落地的项目都进行严格的环保评估,炼油厂项目就通过了这种环评。”
“西进”战略同样如火如荼。在高铁带动下,槐荫区吸引了700亿元投资。位于长清区的济南“创新谷”规划面积约70平方公里,集高校、孵化器、研发基地和产业基地于一体,将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城市框架拉开,急需填充项目,这时切忌重复建设。在济南的采访中,我们在几个区都听到要建设“金融中心”“总部经济中心”“中央商务区”。一个区的有关负责人对我们说,一家银行的老总一天找到他,声称邻区给他更优惠的条件,让他过去落户,这个区不得已提高了优惠待遇。
在此不禁让人想起华尔街。此街长不过0.33英里(约合0.53公里),宽不过11米,却担当了美国金融中心的重任。而在上海,陆家嘴中心区不过1.7平方公里,银行保险业云集,是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济南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鲁豫皖,需要几个区都来打造吗?济南已认识到这个问题,正通过“顶层设计”,对金融保险业统一布局。
其次,对楼宇建设要实现规划与产业相结合。经十东路上建起一座现代化大楼,引进了一家银行总部,却发现楼宇设计与办公要求不相符合,只能重新装修;主城内修复一条老街,规划时未与产业要求结合,混乱拥挤。这个问题同样摆上了济南决策者的日程。有关部门已出台政策,在城市建设中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作用,将建筑设计与产业规划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