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公共自行车系统能否医治“大城市病”

时间:2012-10-12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近年,我国因汽车保有量剧增导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县城蔓延。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上半年北京在部分主城区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体系。

台商张振卿目前承担着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管理,他还在意大利米兰等城市经营公共租赁自行车业务。张振卿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其引发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相关统计显示,交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两成左右,而汽车尾气污染占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七成左右。为此,近年来荷兰、意大利、丹麦等欧洲国家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以治疗“汽车社会”的“大城市病”。

在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因汽车保有量过多引发的拥堵、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24万辆,堵车日渐常态化。有武汉市民现身说法,他本人乘飞机从武汉飞到了上海,但他的一个朋友还堵在从武昌到汉口的马路上。株洲市的城市规模比武汉小,可是“十一五”期间,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近25万辆,城市交通、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后,武汉、株洲相继开始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体系的探索与尝试。2008年6月,武汉鑫飞达集团公司从15个站点起步,着手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已在全市建立站点1218个。株洲市从2011年5月开始,由财政分两期投资2.5亿元,用一年多时间建起了覆盖主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效应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武汉、株洲两地,市民只要缴纳200元押金就可申办一张公共自行车租赁卡,在2小时-3小时以内免费使用车辆,并可在全市所有租赁点借还,公共自行车实际上成为全体市民的免费出行工具。“这真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在欧洲国家,自行车每小时的租金为1欧元。”张振卿说。

公共自行车一经推出,便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在汉口街头一个站点,正在取车的武汉市民熊汉岸说,他如今出门都骑公共自行车。“我自己有张卡,儿子也有一张。骑了3年公共自行车没有花过1分钱。”

武汉鑫飞达集团公司董事长刘纯启介绍说,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共投放自行车7万多辆。办理租车卡的市民约100万人,每天高峰时骑公共自行车的市民约20万人次。

与武汉相比,株洲市的公共自行车更为先进,使用的是新一代欧洲技术:异型部件、全铝车身、轴驱动、带变速装置和儿童坐椅,骑起来特别轻松。在株洲市火车站附近开超市的刘良元说,他家里有一台轿车,如今在市内范围只要不刮风下雨,都会选择骑公共自行车。“现在家里的轿车主要用于跑长途,过去每年行驶里程1.4万公里,如今下降了一半。”

在人口不足百万的株洲市,公共自行车正在悄无声息地取代市民的自购自行车,同时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并逐渐淘汰了摩托车。眼下株洲市总计投放公共自行车2万辆,办卡市民16万人,高峰期每天有18万人次骑车。一年来,市民租、还车达3300万车次,为广大市民节省交通费数千万元。

株洲市一房产公司职员周文博说,株洲各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间距不超过500米,借还十分便利,且有效解决了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公共自行车的环保效应明显。据测算,一个人开轿车行驶10公里要排碳2.73千克,以每天9万人次放弃轿车选择公共自行车计算,一年可减少排碳量近9万吨,相当于增加2100万平方米绿地。

持续

发展以公共自行车为主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对于可持续性而言尤为关键。武汉、株洲两市都明确将公共自行车系统纳入城市公交体系,不以营利为目的,并在政策、路权、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武汉市发改委宣传处处长程蕾说,近年来,武汉市提出发展“慢行交通”体系,鼓励步行、骑自行车,并将发展公共自行车项目列为市政府10件实事之一,纳入“两型”社会建设内容。在新改建市政道路工程中,一律设置非机动车道,对全市22条既有道路重新施划标线,从而明晰“自行车的路权”。

株洲市政府副秘书长苏涛说,株洲市大力倡导“135”出行方式,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记者看到,株洲市在全城铺设了印有绿色环氧树脂漆的自行车专用道,大街小巷都有醒目的非机动车行驶标示牌,加上浓密的树阴遮阳,市民骑自行车既方便又安全。

武汉市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采取的是“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运营模式。刘纯启告诉记者,武汉公共自行车系统先期投入2亿多元主要靠企业投资,少量靠社会捐赠。政府对增建一个站点补贴10万元、新增一辆自行车补贴100元。近年来,政府总计投资约3000万元。在没有财政资金“兜底”情况下,武汉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利用站点广告、信息发布等收入维持日常运营,未来还计划开发电子查询、图书报刊零售、废旧物资回收、电瓶车充电等项目。

株洲市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路子。苏涛告诉记者,公共自行车前期建设由政府投入,后期实行市场化运营。由工程建设中标单位与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共同组建株洲健宁公司,全面负责公共自行车系统经营。

株洲健宁公司在株洲市设立生产基地,同时向其它城市有偿输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深圳盐田区、湖南浏阳市等地已正式订购了该公共自行车系统,还有10多个城市也在洽谈之中。通过“建设一个系统、引进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株洲公共自行车系统将逐步走上“以车养车”、滚动发展的良性之路。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公共自行车系统能否医治“大城市病”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