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各地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经济发展对采掘业的依赖逐步降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迅速:阜新市的液压装备制造、辽源市的纺织袜业、萍乡市的工业陶瓷、铜陵市的电子信息等接续替代产业集群初具竞争优势,焦作的旅游、大冶的保健酒、敦化的医药等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发展改革委在中央财政建设投资中设立了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累计支持项目272个,有力支持了产业转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阜新等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居所在省份前列,实现了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双突破。
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 近200万户喜迁新居
2005年,棚户区改造工程率先在抚顺、阜新两个资源枯竭城市启动。截至2011年,资源枯竭城市累计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搬迁8700万平方米,近200万户居民喜迁新居。
2007-2010年,这些城市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847元增加到15080元,年均增长11.6%。同时,稳定就业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累计再就业培训21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
目前,资源枯竭城市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2007年平均提高51%。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各地还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累计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7.6万公顷。这些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煤矸石、尾矿、冶炼废渣得到有效利用,并采取措施治理土地盐碱化、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些城市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和植被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得到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焦作、萍乡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枣庄市结合棚户区改造重建台儿庄古城再现“江北水乡”,石嘴山市通过矸石山改造、沙湖治理打造“塞上江南”,昔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资源枯竭城市逐渐向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转变。
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在促进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国家已谋划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