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远郊区县66个旧小区实施整治
不用搬新房,旧小区居民就能告别陈旧杂乱的小区环境,住进环境优美、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新家园。去年,我市全面整治30个远郊区县城的66个旧居住小区,改善8.33万居民居住环境。
“深入开展旧居住小区综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改造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市城乡建委负责人表示,综合整治从主城到远郊区县,从主干道到旧居住小区,深刻体现出市委、市政府服务民生的良苦用心和打造“宜居重庆”的坚定决心。
旧小区综合整治,主要针对短期内不予拆迁的房屋外部环境较差、道路破损、公共绿地少,以及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旧居住小区,从房屋外立面、屋面、公共空间、小区绿化、道路周边环境、环卫、消防等多项内容着手,改善居住环境,突出“净”、“畅”、“靓”等特色。
66个旧居住小区开展的集中整治,对于推动远郊区县城市上档升级既是“及时雨”,更是“催化剂”。在这些旧小区的整治过程中,老百姓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和舒心。
最新动态
主城背街小巷 今年全面完成整治
重庆在实施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深入推进背街小巷整治。2011年,重庆全面开展主城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形成了“政府主导、市政主抓、街镇主推、社区主动”的整治局面。
2011年主城共整治背街小巷630条,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200万市民直接受益。综合整治后的背街小巷,呈现“路平街净、灯亮水畅、清爽美观”的良好效果,不仅增加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也缩小了居住区之间的环境差距。
市市政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主城各区将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整治任务。按照“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保护历史风貌,提升城市形象”的要求,市市政委将推动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向其他区县和中心镇延伸。2012年,主城之外的其他区县,城区背街小巷整治将完成50%以上。背街小巷,将成为代表重庆城市形象的 “新名片”。
专家观点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五种要素:街道、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街道是第一要素,因此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人,往往都是先从一座城市的街道来认识、了解这座城市。
——凯文·林奇(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
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二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重庆进行主干道综合整治的同时,也注意周边的次级街道和背街小巷,使得主干道和小街小巷达到平衡。
——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
160年前的法国巴黎,70年前的日本东京和40年前的香港,这些国际大都市都经历了通过城市更新,撬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目前全世界大开放的格局下,渝中区通过实施主干道综合整治,不仅筑好了载体,也拥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即使自身是小区老区,也大有所为。
——李津逵(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
在很多城市都选择拆旧建新的时候,重庆不把对旧建筑的改造当成一种负担,反而做成提升城市形象的亮点,其理念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学习。放眼全球,国际化大都市也不一定就是强调高楼新楼,如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就少有高楼,但却亮出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