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目标
○全省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70%。
○到2012年实现珠三角区域车辆通行费年票互认。
○“十二五”期间完成200条城中村改造。
○到2015年,全省建成1800个宜居社区。
○到2015年,全省建成110个名镇和1900个名村。
○到2015年,全省城市轨道和城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达到630公里和700公里以上。
○到2015年,全省城市互联网普及率、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均达70%。珠三角地区实现高速率宽带入户;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实现宽带入户。
○到2015年,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到2015年,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到2015年,地级以上市和县级城市防洪防潮标准分别达到1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
○确保到2015年全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
○确保到2015年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比例保持在95%以上。
○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绿道网络。
○到2015年,全省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47.38万顷以内。
○到2015年,全省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以上。
○到2015年,全省现有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全面得到保障。
■众论城市化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
发展不能看眼前利益
广东的城市化战略,需要各个城市具体细化。以深圳为例,过去30年城市化发展体现的是“深圳速度”,未来则要做到“深圳质量”。这需要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规划,不仅要实现外表城市化,更要实现内涵的城市化。
对于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有决心,规划要有刚性,实际工作中能扛得住各方面的压力。比如深圳大鹏半岛北部,我们规划了无排放的产业。绿色低碳在宏观理念上大家都认同,但有企业说跟外资已经谈好10亿美元的重化工项目,就要落在这儿,批不批?这个时候就有分歧了。
像深圳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看眼前的利益,而要把绿色低碳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
设机构统筹城市群建设
建设城市群应当有组织保障和资金保证。发达国家是围绕中心城市建立大区委员会,有专门的基础设施预算,凡是跨境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都是由其负责。
以后应当建立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类似机制,不单单是开协调会,而是有专门的建设预算资金,可以有效避免不同城市之间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同产生的矛盾。例如广佛都市圈,过去广州和佛山在关于道路如何对接等规划问题上,常有一些分歧。要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不能仅仅做一个好看的规划,还要更多考虑现实状况。否则很可能会出现规划好看却无法实现的情况。国外成功的城市规划,60%以上的资金和精力是花在现状调查。
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秦通海:
加强监管建“廉洁城市”
文件提出,要制定全省城市化发展水平考核办法,实行定期考核制度。未来,要将城市化发展绩效纳入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这是非常有力的举措。
可以预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将会有不少大资金的大项目,督查监管工作不可或缺。比如前段时间出台了保障性住房的监察考核指标,我们和省住房与建设厅一起检查发现,有些地方政府将保障性住房规划用地出让给开发商,导致保障房用地只好另选他处;有些地方则专挑一些配套缺乏位置偏远的地方建设保障性住房。后来约谈了5个市,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认为,未来广东的城市化,除了理想城市、智慧城市等目标,还要加上一个之前深圳提出的“廉洁城市”。只有加强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的监管,才能保障城市化建设真正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