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由中国建设部、科技部和广州市政府等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城市论坛9月18日在广州如期开幕;而一切都又出乎预料,整个论坛一开始便让人有点站立不稳,扑面而来的“数字旋风”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击与震撼。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走向“数字化”。
数字化走进城市生活
如果讲以前数字化距离我们还十分遥远的话,那么这次论坛则让你真切地感到:数字化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在论坛所在的广州花园酒店,还是在“数字城市技术设备博览会”的广州交易会,到处都能体验到“数字”。不独是“数字广州”、“数字北京”以及“数字奥运”,就连偏远的新疆代表团也穿着他们的民族服装展现西部的数字魅力。
而最让人感到真实的,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演示。韩国三星的“电子货币”,不管是在银行还是在地铁、公交,只要一张电子货币卡就可搞定一切。上海阿尔卡特的“不停车收费”,只要在车上和收费点装一个简单的终端接收器,车辆经过高速公路、路桥收费点时,不用停车照样交费。武汉某公司开发的卫星定位系统,无论车在何处,控制中心鼠标一点,车辆的位置一清二楚。把未来城市生活展现得更为清楚的是清华同方的“数字家园”———家电遥控、可视对讲、社区一卡通以及远程教育、网上商城等,过去只是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神奇场面,今天开始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据业内人士介绍,数字化在目前城市的应用可分为四个层面:家庭自动化、小区智能化、社区信息化,再往上就是城市数字化。随着网络节点的不断下移,数字化也随之向小区甚至家庭靠拢。专家认为,今天的数字化,与以前最大的区别,就是从主干网建设走向应用网铺设,从“概念”逐步走向生活。数字化开始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数字化”为何城市先行
“数字城市”的提出,源自前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通俗地讲,“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生活中,充分地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
“数字城市”的出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联系全球化的重要纽带就是数字。城市有着独特的经济中心和网络节点地位,要实现数字地球,首先要实现数字城市。
中科院院士陈述彭认为,目前中国城市化面临着双重“瓶颈”———一方面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另一方面信息化又滞后于城市化。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36.1%,但城市信息化水平仅为25.8%。信息化的滞后,无论是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还是城市地位的提升,都将产生明显的制约。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建设“数字城市”无疑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中国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宋玲谈到,数字化在城市先行,与城市的地位密不可分:目前全国GDP的70%、财政收入的80%、科研成果的90%都集中在城市。中国城市数字化搞好了,意义非同一般。中国可持续发展小组组长牛文元认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当信息化达到基本运用程度时,在整个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城市的GDP可以增加2.5-3倍,达到“四倍跃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