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普遍认为,数字化带给中国城市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工具,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中国“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认为,随着经济方式从原来的资源经济、资本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经济的载体也由过去的物质流、资金流转化为信息流。
“没有免费的午餐,但绝不是最后的晚餐”,城市数字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就在广州数字城市论坛举行当天,作为美国IT行业风向标的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滑150多点,这也是连续一年多来美国新经济的持续下滑。参加论坛的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就此发挥:“没有免费的午餐,但绝不是最后的晚餐。”由于此前国外IT企业过度地搞“圈钱游戏”,导致了今天新经济的衰退,但全球数字化的浪潮还是刚刚起步。
江绵恒认为,当一个产品的普及率达到50%的时候,就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作为信息化重要基础的个人电脑,目前在广州、北京等国内城市的拥有量已经达到或接近50%的普及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城市信息化高潮的来临。这也为目前的“数字城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数字化带给城市的不仅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和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和中国城市的传统产业相融合,将产生巨大的爆发力。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把信息产业作为未来的重要支柱来发展。北京市副市长汪光焘指出,“十五”期间北京将实施21项重大信息化工程,初步构建起“数字北京”的基本框架,进入国际一流的信息化城市行列。上海计划今后两年内信息产业的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占全市GDP增加值的9.3%,同时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成都市把信息产业作为引导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争取成为中国的西部硅谷。
作为本次论坛的东道主、同时也是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的广州也不甘示弱。广州市市长林树森表示,广州计划到2010年全面进入信息化,把信息产业发展成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并基本建成国际化区域性信息中心。届时广州信息领域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将达到30%左右。
透过一个个城市的数字化蓝图,使我们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数字化”时代真的来临了!